干热河谷形成的历史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以云南境内金沙江流域为中心

发布时间: 2010-06-18 浏览次数: 110

  2010年6月17日下午3时,中国文化书院青年学术沙龙之五在书院传习室举行,马国君博士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干热河谷形成的历史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以云南境内金沙江流域为中心》的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乃马博士长时间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及融会贯通而成的成果。

  马博士讲座共分四部分:

  首先从民族、民族文化、生境、脆弱生态系统等概念出发,认为干热河谷灾变是人类运用了与当地并不相兼容的民族文化而导致的生态后果。为了让师生更好了解干热河谷灾变扩大化的历史原因。

  其次,马博士讲解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景观”,充分运用图片,从视觉上给我们对干热河谷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使在座师生只看到光秃秃的河谷,看不到绿色的生机,不敢想象生态环境独好的西南地区也有如此严峻的生态灾变。

   再次,马博士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形成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马博士充分运用了考古学相关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地方文献,证明了清代以前,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良好,不但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而且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出没。到了清代,由于内地人口压力之大、金沙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西南边防的不稳定性和玉米、马铃薯等旱地高产农作物地引入,导致了当地居民传统生计方式的改变,进而使得该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最后,马博士认为以往对干热河谷的治理主要是停留在生态治理的手段上,而没有抓住干热河谷灾变形成的实质,因而提出要治理干热河谷灾变,就必须承认各民族传统生计方式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当地的习俗文化,利用好当地的相关乡规民约,这样可能会走出一条生态治理的良性之路来。

  本次讲座的讨论阶段气氛热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及专业,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灾变的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马博士凭借自身的学识及对干热河谷灾变深刻的理解,热情地回答了大家的提问,并不无谦虚的表示对各位的感谢,让其收获了许多好的建议。

  最后,张新民院长做总结性发言,张院长高度评价了马博士深厚的文献功底、丰富的田野知识及敏锐的洞悉力。要求我们大家一定要潜心的阅读文献。

 (参加本次讲座的老师有:张新民院长、周光琴副院长、龚晓康副院长、邢启顺老师)

                                     作者:聂太广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