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友谊桥梁—贵州大学与凯里学院“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经验交流座谈会”纪要

发布时间: 2011-07-07 浏览次数: 54

                                                          架起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友谊桥梁

                                                           ——贵州大学与凯里学院“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

                                                           经验交流座谈会”纪要


时间:2011年4月6日上午

地点:凯里云盘山宾馆会议室

主持:黄诚

主题发言:张新民 徐晓光

参会者:凯里专家学者:凯里学院副院长徐晓光教授、原黔东南州副州长单洪根先生、凯里学院法政学院副院长杨长泉教授、黔东南州博物馆馆长罗春寒教授、《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编辑部罗康智编辑、以及凯里学院讲师龙泽江、吴才茂、陈泽时等。

贵州大学学者:张新民,黄诚、马国君、龚妮丽、安尊华、罗正副、廖峰、王凤梅、张中奎等。

会议内容:

  张新民教授首先介绍了贵州大学省教育厅“中华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团队与中国文化书院的科研情况,提出可否建立“清水江文明”和“清水江学”研究学科的问题,并论述了清水江区域多元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张教授谈到,由于近年来考古的发现,文书的大量征集整理,他所提出的“在苗疆重新发现历史”,或许可以成为未来学术研究的—大重要题域。

  张新民教授强调,清水江乃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文化走廊,发挥了联结黔湘乃至更广阔的地区的交道枢纽的作用,由于中原与西南地区经济与文化长期交流融合,当地遂呈现出多元复合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如族群与族群的交融、大传统文化与小传统文化的交融、儒道释三家的交融等等,都明显地表现出复合体文明的特征。目前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资料性的工作,整理文献是研究的第一步,应尽可能地将文献资料公诸社会,方便海内外学者研究利用,形成更广大的学术科研群体,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张新民先生特别强调,我们要向凯里学院的老大哥学习,凯里学院对黔东南的研究比我们开展得早,做得细,我们完全可以各自发挥优势,逐步落实各种交流与合作。

  徐晓光教授发言指出,凯里学院做得还很不够,受到不少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人才方面感到较为匮乏。他认为凯里学院的学科发展不能不特别重视民族学,黔东南的少数民族文化极为丰富,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学术研究资源。但是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方向不准,二是资料搜集不够,三是紧迫感不强。学问应该从基本资料的整理入手,否则一切研究便缺少自己应有的根。贵州大学学术团队在张新民先生的带领下,认真扎实地做文献整王里工作,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看到你们发来的文书整理术语解读文本时,令我想起日本东京研究所不少学者的研究情况,他们就是这样认真整理文献的,严谨的态度与精神很让人受感动。

  徐晓光教授还介绍了他们科研的一些具体情况,生动地举例说明资料搜集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同意开展清水江文化研究的校际合作定位,共同使用一致的学术词汇——清水江文化(文明)研究。

  单洪根先生专门谈到对文书定位的看法,他认为锦屏文书的林业契约很有特点,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早,州政府定名为“锦屏文书”有一定的合理考虑,但概括性不够,从更广泛的意义讲,仍以清水江文书的命名相对较好。

  单先生特别谈到当地契约文书与传统林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其活的功用。文书收藏者之所以珍爱契约文书,并非留念旧政权,而是留念当时的木材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对林业的保护、开发、流转、经营和发展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过去的文书具有长时效性,保证了农民的具体权益,体现了经济交往活动中的诚信,甚至天调解林木纠纷,文书仍有一定的凭证作用。这是为什么文书在有的地方较难征集的原因。

  三位先生主题发言之后,两校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自由讨论。马国君博士发表了关于文书定位的意见,他认为锦屏文书的称谓有历史的原因,现在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原来的认识上,应该与时俱进。龙泽江老师介绍了他们收集文书的工作进展情况,并谈到与贵大合作的可能性设想,认为文献整理可以资源共享,共同组成研究团队,每年出一本清水江文书专著。张新民教授认为文书保护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做到乡民和政府共同合理保管。政府档案部门的保护条件固然更好,不能不成为为抢救征集和开放查阅的主要机构,但也要考虑农民使用文书的方便,适当建立乡民共同保管的试验点。他认为共同出书的意见很好,前期可出论文集,后期有了更多的成果再出专著。文书整理工作也可以协作共同开展。徐晓光教授建议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可办讲习班,培养对清水江文化研究有兴趣,有基础的人才。建议贵州大学申报教育部的基地、博士点。龙泽江老师希望贵大与凯里学院半年或一年至少开一次学术或经验交流会。

  马国君博士就文书考释中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上,请凯里学院的专家帮助释疑解惑。与会专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会议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至于餐叙时的主要话题,也可看成是学术会议的继续。

(忠槐供稿) 



        贵大与凯里学院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经验交流座谈会会场—角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