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 “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 学术论坛纪实

发布时间: 2013-09-19 浏览次数: 80

  2013年9月6日——9月9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联合主办,河南省环保联合会、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河南建业集团承办的“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2013年会之“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学术论坛在登封举办。来自国内外的180位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对话文明视野下的生态意识。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的张新民教授、龚妮丽教授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

  9月6日上午,在景鹏生态酒店多功能厅举办了第一场主题讲演,题为“对话文明视野下的生态意识”,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主持。 





杜维明教授主持“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学术论坛





  杜维明先生首先对此次学术论坛的意义作了阐释,他指出:当下世界,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以及国家地区之间矛盾纷争不断,要减少对立矛盾,就要沟通对话、相互尊重,嵩山论坛以对话为主题,就是要通过多方的、平等的对话交流,加强各个文明、各种思想、人与环境和不同宗教、国家之间的包容理解,共同进步。登封、嵩山作为“天地之中”,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是儒释道共生共容的地方,能在这里举办论坛,我们觉得非常幸运也非常骄傲。现在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科学发展,现在举办这个论坛,时机非常好。世界各国的学者,来到这个论坛平等交流,畅所欲言,十分难得。我觉得这个论坛不仅在中国、在东亚,就是在世界也是非常难得的,不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但确实是别开生面的。

  学术论坛聘请了五位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作主题演讲,他们是:伊朗哲学学会主任、国际伊斯兰哲学学会主席古拉姆瑞扎·阿瓦尼教授,印度发展社会学中心前主任、高级研究员阿希斯·南迪,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赫鲁奇教授,美国法界佛教总会董事会主席恒实法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杨国荣先生。在同步翻译耳机的帮助下,我们聆听到他们的发言。

 




来自五国的代表分别作主题演讲



  伊朗学者阿瓦尼教授指出:当今的人如何改变对生态的意识和态度,要从过去的经文中寻找答案。其实《古兰经》与其他宗教的教义在对生存的认识上,本质是相同的。世界生灵的存在是神圣的,真主将慈爱赐予人类,使人们对存在的意义有所了解。今天的人以实用主义看待万物就无法看到它们存在的意义。印度学者南迪先生谈到,文明对话应该是平等的,而不应该是一方对另一方进行教育的对话。如何从人类过去对社会的构建中寻找资源来构造我们的未来是值得重视的。知识是中立的,价值更加重要。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一百年来对自然的改造罪行累累,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俄罗斯学者谢尔盖·赫鲁奇教授提出了生态与神秘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可以从宗教中找到新的思想观点,走出今天的生态危机。他还强调修道可以使人们做到人与生态的平衡,只要你心中热爱一切生物,充满慈悲,就能与万物和谐相处。披着佛门袈裟的美国恒实法师指出:各种宗教聚在一起讨论宗教对生态的保护,很有意义。他认为对世界的整体观,对生活的简朴观以及戒律,在几大宗教中都有。作为一个人,贪婪是最邪恶的,应知足常乐,要做到能忍自安。应该给年青人树立正确的生活模式,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简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等等,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华东师范大学杨荣国教授讨论了天道与人道——生态的二重视阈,他指出:从天人关系考察生态,涉及二重维度,即以物观物与以人观物。道家的道法自然与儒家的仁民爱物分别涉及以上两个方面。合理的进路在于二者的交融。学者们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强烈的共鸣。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张新民教授聆听大会演讲




  6日下午论坛进入分组讨论,分为“生态意识”、 “人文精神”、“文明对话”及“传统文化与生态意识”四个专题小组。我们参加了第二组“人文精神”的讨论。代表们针对小组发言人的讲题,围绕中华经典的诠释问题、道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生态文明的人文精神时代追求及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贵州大学张新民教授提出对经典的诠释应该体中国文化的真精神,展示中国文化的生命元气,应该以中国解释中国,以孔孟解释孔孟,将中华民族文化最具有特色的义理学说呈现给世界各国,他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6日晚上7点半钟,国际生态文化协会创始人、会长海伦娜·伯格-霍其女士在景鹏生态酒店多功能厅播放了她制作的纪录片《幸福经济学》。该片通过全球化经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生态危机,提出了人类如何回到各自的文化传统寻求资源,以多元化的价值观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来应对生态危机的严肃问题。耶鲁大学的玛丽·艾弗琳教授与普利策危机报道中心主任乔恩·索亚先生作了重要点评,引起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海伦娜·伯格-霍其女士向代表们讲解她制作的影片《幸福经济学》



  9月7日,嵩山总论坛2013年会举行了开幕式。除了已开讲的“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学术论坛,还有“生态文明建设”论坛、“生态文明与企业家精神”论坛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项目说明会”将同时举行。开幕式上,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对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在致辞中说道:5000年华夏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根在中原,源在河洛,中原文化是开放式的文化,嵩山论坛秉承开放、包容的宗旨,邀请国内外各流派、各种文明文化的专家学者、政府政要等莅临论坛,开展深入的对话交流,在和睦相处中共同发展。他还提出:河南将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为先的理念,坚持把加强生态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一条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协调发展之路。之后,中国国际交流中心顾问李君如、杜维明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谢克昌、国际学者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兼东亚研究所主席王庚武等11名专家学者作了总论坛主题演讲,国内外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家6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嵩山论坛2013年会开幕式上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致欢迎词





  9月8日“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学术论坛继续进行,上午的大会演讲主题是:“天人合一:探索‘内在超越’的理念”,论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的五位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樊和平教授呼吁知识精英推进生态文明的觉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前东亚语言学系主任托马斯·卡苏里斯强调,要用三种态度面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即积极实践,负起责任和反应及时。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盟秘书长彭马田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作为在世界上最具有号召力的组织,已经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而宗教的号召力,则是宣传、实践环保的有利途径。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巴纳德·阿德尼-里萨克塔教授从身边人的故事讲到了生态环境和轴心文明,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要更新意识,理解真理。土耳其妇女文化协会代表爱莉芙·艾尔罕认为,生态的觉悟和各学科都有联系,可以互生,也可以互损,生态文明是一种高端的意识。下午的演讲主题是:“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兼东亚研究所主席王庚武教授主持,来自宁夏、北京、香港的四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

  茶歇之后,大会进行了各小组总结汇报及闭幕式。 






各小组总结汇报及闭幕式



 
  杜维明先生最后作了总结性的演讲。他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重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进一步说明传统中华文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正在与当今社会实践进行着有益的结合。” 他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从中原发祥的中华文明或许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启示。在华夏文明里,“天人合一”的理念古已有之,我们不能把自然当作身外物,而要懂得自然与人类需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样才能消除人类过盛的物质需求、消费欲望。这对如何解决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有裨益。最后,他希望自己一直致力的这个以“文化”为标志的论坛,能够成为与博鳌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齐名的论坛。他说:“我相信,未来的嵩山论坛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顶尖学者以朝拜的心情前来论道。而嵩山所在的中原大地,应当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学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写于2013年9月17日花溪晴山书屋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