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山论坛(86):武汉大学欧阳祯人教授应邀来我校中国文化书院讲学

发布时间: 2014-03-21 浏览次数: 20

    2014317晚,贵州大学第一百八十四期文科讲坛(中国文化书院贵山论坛第八十六讲)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如期举行。

    应中国文化书院邀请,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秦儒家哲学研究专家欧阳祯人教授应邀到我校做了一场题为《<中庸>的精神实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刘振宁教授主持。

                    

    针对《中庸》在中国人世俗的眼光和观念中长期遭到误读、误解、误释的现象,欧阳教授从词源学视角入手,分别就的根本语义进行了爬梳和解析,进而从天命君子之道三个维度,对《中庸》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学理阐释。

    欧阳教授指出,对中庸的误解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对它的正确把握,又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中庸”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它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和创造。它的古老无法推测,它的意涵无法穷尽,它的理论来源极端久远。它是中国人有史以来最深厚、最悠久、最动人、最优美的学问,是中国人一切学问的源头,一切学问的根本,因为它回答了我是谁来自何处去向何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欧阳教授认为,对《中庸》的阅读,绝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以理解文本为契机,把有关文献的思想,从历史到当代,从现实到理论,从人生的修养到生活的管理,在自己的主体性中把它们整合起来,使它们具有共时性。与此同时,更需要从宗教学的角度理解《中庸》,始终要把《中庸》的主题界定在天道与人道的磨合、摩荡之间,视为天人冥合的产物。

    讲座中,欧阳教授以其丰厚的专业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他反复告诫贵大学子要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神实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传统经典古为今用、传承教化的当下价值,在做人、求知、问学的人生征程中,一定要广泛阅读,要勇于担当,要敢于质疑,通过广泛阅读、大胆质疑、积极实践,培育出求是精神。

    在提问环节中,欧阳祯人教授就听众提出的儒学的宗教性《中庸》思想与道家学说间的内在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

    最后,讲座主持人刘振宁教授就本次学术报告的深远意义、宏富价值及巨大作用逐一进行了评述。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