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山论坛(89):当代视野下的先秦儒家思想

发布时间: 2014-07-01 浏览次数: 159

   

    6月27日下午3点,由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文化书院、人文学院共同承办的贵州大学第221期文科讲坛(第89期“贵山论坛”)在人文楼308室成功举行。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邦本先生以“当代视野下的先秦儒家思想”为题,为全校文科学院部分师生作了一场生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人文学院副院长谭德兴教授主持,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清教授和刘振宁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何茂莉教授和罗同兵副教授全程参加了本次讲座。

 

    彭邦本教授是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历史学博士,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会长,《郭沫若学刊》副主编。曾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9798),曾应邀赴加州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和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港澳台多所大学交流。在《中国史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编著有《荀子的智慧》、《先秦史与巴蜀文化论集》(主编)、《鱼凫文化论》(主编)等书,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讲座中,彭邦本教授首先以“当代视野下的先秦儒家思想”为题,对儒学地位的历史变迁,儒学的当下可持续发展观背景下的价值作用进行了扼要概述。

    接着,彭教授阐述了儒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彭邦本先生指出,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转型的引发根由,主要在于生产力(铁器牛耕)、生产关系的变迁,在于国家形态、政治体制变革,在于分裂又趋于统一的时代对思想理论创新的呼唤,在于人口增长、阶级阶层的多元流动,在于新思潮的涌动和“哲学的突破”,进而在大转型的基础上走向了中国文化史的黄金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由此应运而生。

随后,彭教授对儒家学说的内在精神进行了概要述析。彭先生结合《论语》、《中庸》、《孟子》等经典的文本章句,就儒家学说的人文理性精神、宇宙伦理精神、宗教性色彩、民本思想、历史文化的继承发展观、有序开明的政治观和为政以德的领导管理思想、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理念、重视学习和教育传统等问题逐一进行了条分缕析。彭教授最后对儒家学说的当下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总体评价,“儒家思想也许并非是万能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更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具有恒久的普世与普适价值”。

    讲座结束前,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张清教授向彭邦本教授赠送了中国文化书院的宣传资料及中国文化书院文集《萤火集》。

             

 

     随后,在张清教授和刘振宁教授的陪同下,彭邦本教授还兴致勃勃地前往中国文化书院,进行了短暂的参观。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