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由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中山大学人文学院、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联合主办的“商务印书馆学术论坛·耿宁《人生第一等事》研究——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及修文县举行。来自瑞士、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的专家学者50余人到会,提交20余篇学术论文。学术讨论会主要围绕瑞士伯尔尼大学著名汉学家和现象学家、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兼职教授耿宁(Iso Kern)先生的新著《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就阳明心学、致良知学说、东西方意识哲学与心性思想等展开深入讨论。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常务副院长张清教授主持讨论会开幕式,介绍国内外参会嘉宾,并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表示热烈欢迎。
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教授代表贵州大学姚小泉书记、郑强校长以及全校师生,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参会并致词。宋宝安副校长说: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曾来到贵州大学文化书院勉学堂,参加师生读书会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传承阳明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贵州大学的前身——贵山书院,就是传承了王阳明悟道和讲学的精神;贵州大学长期以来的办学历程和理念,也体现着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
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倪梁康教授、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先生,分别代表会议的其他联合主办方致词。倪梁康教授对于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及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介绍了自己与瑞士伯尔尼大学耿宁教授近三十年的交往及翻译耿宁教授新著《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的相关情况。陈小文先生在讲话中,介绍了著作中文译本由商务印书馆纳入《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出版的相关情况;表示相信,本次学术讨论会将会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能够为从西方现象学的视野来关照和推动阳明学及中国哲学研究打开一条道路。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刘振宁教授及其他学者,分别主持讨论会各场次学术研讨。讨论会中,北京大学张祥龙教授、复旦大学张庆熊教授、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商务印书馆关群德编审、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林月惠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王庆节教授、瑞士伯尔尼大学耿宁教授,广西大学郑朝晖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李海滨编审,中山大学陈少明教授、张卫红副教授、杨海文编审,贵阳学院原副院长、贵州省阳明学研究会会长王晓昕教授,贵州大学张新民教授、龚晓康教授、马国君教授、廖峰副教授、张明副教授等,分别就耿宁教授的学术著作以及阳明心学相关问题作大会主题报告和讨论发言。
在大会主题发言中,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提出,阳明心学即为精神哲学,认为精神哲学才是第一哲学。他通过对王阳明交往求学以及贬谪贵州的人生经历,阐释了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的原因,并由此论证了由良知扩展到个人、社会乃至至善的心路历程;贵阳学院教授王晓昕认为:阳明居黔时期的思想产生于其整体理论大厦的奠基和起步阶段,对这一阶段及其思想学说的不断发掘和深入研究,对于理解和把握阳明的全部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马国君教授根据明代的边防情况,结合明代中期具体的历史情况,分析了王阳明独特的军事边防思想,并认为应该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对阳明学展开研究;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廖峰副教授则认为,王阳明的“良知学”与“知行合一”,不能凭空讨论。应该回溯其历史渊源,通过考察王阳明及其弟子冀元亨的经历,探讨明代政治与阳明心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张明副教授则通过考察王阳明弟子徐爱与贵州学者之间的交往,向人们展示了贵州阳明学的发展脉络。通过梳理王阳明在贵州的学术传统,论证了贵州大学与王阳明的内在精神联系。
在考察了阳明纪念馆、阳明洞及王阳明悟道之地——玩易窝之后,学术讨论继续在修文县举行。修文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刘元珍女士主持在修文的会议讨论及闭幕式;修文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贾长远先生、县史志办原主任夏之奎先生等先后就阳明文化在当地的传承与弘扬等问题先后发言;耿宁教授与参会各位学者就“致良知”问题进行了互动探讨。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办公室暨廖峰、张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