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成立10周年

中国文化书院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
金黔在线讯(本网记者 郭邱磊)11月8日上午,“中国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开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化书院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本次庆典邀请到了省内外各大高校、各文化单位的文化界专家、学者,将就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展开学术研讨。

中国文化书院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致辞
据了解,中国文化书院成立于2002年,作为贵州大学重要的学术机构,以阐释中国文化基本价值为宗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推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并致力于优秀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回顾书院过去的十年发展,院长张新民介绍,过去十年,书院始终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多次深入乡镇为当地学生提供中国传统经典书籍及国学经典书籍;并致力于学术研讨,成功创办了《阳明学刊》和《人文世界》两大刊物。未来,书院将继续深入研究传统儒家文化,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研究者、传承者与开拓者,通过各种讲学活动和学术研究活动将中国文化书院打造成为中国对话交流的平台。
会上,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国林、复旦大学教授朱荫贵、骆驼出版社总编辑吴道文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
《中国文化八性的开拓与创新》
摘要:文化是人类才能与智力的引管与媒介,在此提出中国文化的八性:本体性、生态性、知识性、伦理性、治理性、经济性、艺术性、典范性以作为我们思考、考察、批评、开拓、建设与创新的主题与对象。没有这八性的基本认识,难以认识我们文化的主题何在,方向何在。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国林
《日暮乡关何处是——丁韪良<汉学精华>书后》
摘要:丁韪良所著的《汉学精华》是我们认识自身文化的良好借鉴,该著作视角独到、眼光敏锐、资料丰富,在西学和汉学两个领域里娓娓道来,游刃有余。

复旦大学教授朱荫贵
《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以清水江文书研究为中心》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历久不衰,曾缔造过为世人瞩目的灿烂文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 扬,有待于中华儿女和像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这样的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地发掘和开新,中国文化的面貌才能更加立体、清晰和多彩,中国文化的活力才能源源不绝,历久弥新。

骆驼出版社总编辑吴道文
《刍论儒学对中华文化历史之影响》
摘要:中国儒学精义,为中华文化重心之所在,而“仁”又是儒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念。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其所以能一以贯之者,即在以儒学为重心。
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学术研讨会现场
11月8日下午,参加中国文化书院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的百余名文化专家、学者聚集一堂,通过阐述各自的主题学术论文同与会嘉宾进行探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龚妮丽
提交论文《<溪山琴况>美学思想探析》
摘要:《溪山琴况》是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表演及其审美风格的琴乐美学著述,论述了古琴表演的美学问题,贯穿了儒道释交融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贵州民族大学教师谭宝刚
提交论文《<恒先>重要哲学概念考察》
摘要:《恒先》是一篇先秦道家佚文,它的发现对研究先秦哲学和到家思想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具有高度的哲学抽象,蕴含了到家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张羽琼
提交论文《从周恭寿看中国近代只是分子的文化转型与价值取向》
摘要:周恭寿作为贵州近代力行不息、卓然有成的知识分子,身处社会文化急剧转型时期,不但完成了从传统文人到近代只是分子的角色转换,更以中西合璧的知识底蕴,引导时代潮流,践行教育救国思想,大力推进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他的思想及其实践,体现了中国近代只是分子的文化转型与价值取向。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研究院王胜军
提交论文《论儒家道统及其社会政治作用》
摘要:道统是理学时代儒学一个及其重要的概念。作为儒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儒学打通自身内圣、外王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内涵,体现在终极关怀、文化认同、语言权等方面,它与治统相互左右,将儒学最大限度地推向现实政治,同时又具有地域性、族群性,并与一定的治统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