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义利观”学术座谈举行

发布时间: 2015-06-05 浏览次数: 152

    2015年5月14日下午,应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联合邀请,安徽大学哲学资深教授钱耕森先生到访贵州大学,并在人文学院会议室与书院及学院师生举行主题为“孟子义利观”的学术座谈。

    座谈会由人文学院副院长何茂莉教授主持,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龙云湖、人文学院院长庄勇教授、人文学院副教授王进博士及人文学院多位硕士生参加;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常务副院长张清教授、副院长刘振宁教授、罗同兵副教授,以及中国文化书院马国君、王凤梅、廖峰、王胜军、栾成斌、刘荣茂、邓国元、李秋莎等研究人员参与座谈。

   在座谈中,钱耕森先生谈到孟子“义利观”对孔子“义利观”的继承与发展,分析了孟子“义利观”与孟子民本主义仁政思想的内在关系;从大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小到个人修养的角度,指出“孟子义利观”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钱先生认为,“义”,即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利”,指功利、利益和好处等;两者之间的关系,即“道义”与“功利”的关系;在孔子的思想中,“义”,是君子应有之义,义为重点,用以制约和规范功利;“义”与“利”并非完全对立,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利”本身,应区分为公利(民利)和私利;而孟子则以“道”与“义”作为取舍的根据,将“仁”定义为人心的本质,“义”与“仁”连用,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发展;他反对历史上的大小统治者“上下交相争利”。认为,如果轻义而重利,则会形成有序社会的混乱局面;孟子的利益观,以民本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将“仁”发展为仁政,则是将“仁”的思想落实到实践与政治的层面。中国历史上的这种义利观,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当代正确的义利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讨论中,张新民教授对孟子的“义利观”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和阐释;王进博士谈到以义利观区别君子、小人的内在理据;廖峰博士也积极回应先生等,指出今天知识分子的义利观,应自觉地站在祖国与人民的立场来加以思考。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图:张洪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