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元博士等参加“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

发布时间: 2015-07-21 浏览次数: 417

    由中华文化论坛主办,北京大学教务部具体承办的“第七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于2015710日至1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青年教师邓国元博士、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陈艳波博士申报获批,受学校教师工作处、阳明学院派遣参加了本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习。在此期间,贵州大学校长助理、贵州大学阳明学院院长张寒松教授还利用出差间歇,专门到讲习班看望慰问了两位青年教师。

    “通识教育”或称“博雅教育”,主要由学者甘阳、刘小枫教授等所提倡推动,并在全国高校教学中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旨在以全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提高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自2005年至今,“通识教育”已经在中国高校中推动了十年时间。“通识教育”所呈现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改革力量之一,也推动着当前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次通识教育讲习班为期五天。在10日上午的开幕活动中,北京大学高松副校长、清华大学杨斌副校长等相关领导介绍了各自学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的具体教学理念和实践。三联书店舒炜副总编致词,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作“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些思考”主题报告。

    中山大学甘阳教授作为本届讲习班的主席,作了介绍性发言,并对本届讲习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还特别提出,作为本届讲习班相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将成立通识教育联盟,整合四所高校的教育力量,融合相关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开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新的十年。在“通识教育校际交流会”上,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委员会主任孙向晨教授、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院任军锋教授、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高瑾博士、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强世功教授、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徐雷教授,就各校的通识教育情况与教学案例、通识教育思考与实践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本次通识教育讲习班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主要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吴增定教授、李猛教授、吴飞教授,以及复旦大学丁耘教授承担。课程涉及郭象《庄子注》、《论语》、《大学》、柏拉图《理想国》、霍布斯《利维坦》、《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中西方哲学与思想文化的经典著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各位授课老师以经典文本为基础,对相关哲学文本,以及具体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讲习班不仅使参加本次课程的学员深化了对相关哲学文本、哲学家思想的认识与把握,同时也对各位讲授老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有清晰的体会;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特别是依托于经典文本的授课方式,以及以自我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思想,对参加本次讲习班的所有学员都深有启发。

    在15日下午整个授课教学结束后,举行了所有学员参与的交流分享会。陈艳波副教授代表学员汇报学习体会、向各位授课教师表示感谢;同时,应讲习班组委会邀请,向讲习班介绍了贵州大学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相关情况。各位主讲老师也对学员们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答。各位学员获得主办方颁发的“结业证书”。

 

 

图文供稿: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邓国元 人文学院 陈艳波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