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至23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王胜军副教授赴江西省上饶市参加“尊德性与道问学:纪念朱陆鹅湖之会840周年”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江西省2011朱子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中共上饶市委宣传部、中国书院学会、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浙江省社科院、湖南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河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120余名学者参与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与会学者中近40名学者被安排小组发言,分为两组。一是“朱陆之辩”,二是“书院制度”。王胜军副教授提交论文为“可惜死了告子:朱陆之辩与朱子理学的诠释维度”,被安排在第一组发言。王胜军认为,朱子将象山比作告子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朱子的理学诠释维度与孟子辟告子有诸多相似之处,表现在对天理是否为恒定、何为内外、如何做涵养工夫等三个方面。

会议开幕式
朱陆之辩是学术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始于南宋淳熙二年鹅湖之会(1175年)。是年,吕祖谦为调和朱子、象山的理论分歧,邀请朱陆二人及象山兄陆九龄等人到鹅湖寺(在今上饶市沿山县)相聚,朱子主“道问学”,象山主“尊德性”,双方争论三天。虽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却使各自的理论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不仅形成了南宋理学史上两大对立的阵营,更是深刻地影响了宋明以来的思想文化进程。朱陆之辩因此成为学术史上一段聚讼纷纭的公案,鹅湖之会也成为学术辩论、自由讲学的代名词。后人为纪念朱陆两位理学大师及其论辩,将鹅湖寺改为鹅湖书院。在朱陆各自学术的传播过程中,书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在南宋时期,朱陆等人依书院讲学,促使书院与儒学形成了“一体化”,从此书院真正意义上成为独特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

王胜军副教授(左二)等参访鹅湖书院
会议期间,主办方还安排与会学者参访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鹅湖书院。鹅湖书院由鹅湖寺改建而来,最初为四贤祠(祀朱熹、陆九渊、吕祖谦、陆九龄)。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朝廷赐名“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1453年)始称“鹅湖书院”。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朝廷赐皇帝手书匾“居敬穷理”,刊有《鹅湖讲学汇编》。书院占地有8000余平方米,有照壁、义门、礼门、头门、石坊、泮池、泮桥、讲堂、御书楼、四贤祠、文昌阁、关帝庙等建筑,与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
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王胜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