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谦教授“当代哲学的文化转向”学术讲座举行

发布时间: 2015-10-24 浏览次数: 140

    20151016下午15:00,由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联合承办的贵州大学文科讲坛2015年第28期文科讲坛——“当代哲学的文化转向”学术讲座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欧阳谦教授主讲,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艳波博士主持论坛。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龙云湖、人文学院原院长陶渝苏教授、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胡嘉明博士,人文学院硕士生、本科生等一百余人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欧阳谦教授简单阐述了当代哲学的理论形态——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哲学活动方式以及哲学演变的多样化形式。接着,他以“传统哲学走向终结了吗”的设问开始,渐次展开对19世纪欧美哲学家诸如布伦塔诺、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关于哲学终结问题的多方面论证。同时,欧阳教授指出,哲学家R.罗蒂在《哲学与自然之镜》中主张:哲学是不会消亡的,或许哲学能成为一种新型的理论活动,即作为文化批判的哲学反思。

    欧阳谦教授分析道,在“哲学终结”呼声的大环境下,法国在世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提出,当今是一个“舆论拜物教”的时代,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盛行,人们不再相信“真理”和“宏大叙事”。所谓“哲学的终结”,不只是指作为一个学科的哲学理论正在走进历史博物馆,更重要的是指人们不再有“真理”的概念。但是,在一个普遍缺乏精神定向的迷茫时代,“世界其实比哲学所认为的更需要哲学”。

    欧阳谦教授认为,当代哲学的主要思想流派诸如分析哲学、心灵哲学、现象学运动及新马克思主义等思想发展,不仅是由于哲学与批判思维的内在关联,也在于哲学与生活世界日渐加深的密切关系。这一切都使哲学注定在现代将走上一条救赎之路——文化转向。哲学的这一文化转向并不突兀。早在18世纪,自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的内涵”思想以来,就已有诸多文化主义的取向。

    那么文化何以成为哲学的领地,什么又是文化呢?欧阳谦教授指出,文化其概念自20世纪以来已有几百种定义和划分。他以中国古代“三寸金莲”与欧美国家“女子束腰”的审美文化机制对身体的塑造为例,指出文化形成的复杂性,其概念界定的困难性。正如马克斯·韦伯所指出,人是悬在文化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自古以来的哲学意识、哲学方法、问题和实践,也影响着文化的面向。哲学之路,也经历着走向文化阐释的选择。

    法国当代哲学与德国哲学、英美哲学最大的不同,便是它更多以人和身体性作为哲学研究的主体,是所谓“启蒙的再启蒙”,是以批判的态度和结构主义的角度去颠覆人的理性主体形象。因此,欧阳谦教授以当代法国哲学为例,例举福柯、德里达两位思想斗士,以及布尔迪厄的文化批判、列维纳斯“面对他者”及克丽丝蒂瓦对女性主义的新观念,指出现代法国哲学的文化转向,普遍存在于语言结构、权力话语、他者存在、身体问题、社会正义与文学批评等层面,对传统哲学思考进行了“再造”。

    讲座最后,欧阳谦教授与听讲师生们进行了互动,对同学们的踊跃提问一一作了认真解答。专题学术讲座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让现场听讲的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

    欧阳谦教授现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工作,其理论学术研究主要领域为当代法国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批判、国外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迄今已发表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主要有:《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解放》、《20世纪西方人学思想导论》、《文化与政治》、《当代法国哲学与新启蒙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政治图景》、《宗教与希望:当代政治神学的末世论诠释》、《当代哲学的“文化转向”》等;译著、编著主要有《健全的社会》、《众说苏格拉底》、《西方哲学问题研究》、《西方哲学智慧》等。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人文学院 王薇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