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上午,贵州大学与贵阳孔学堂签署贵州大学入驻孔学堂从事中华文化研修活动协议。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教授与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理事会理事长徐圻教授,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签约。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候楠、副主任周之江等,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未、副校长赵德刚,总会计师谢田凯等出席。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教授主持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理事会理事长徐圻对贵州大学入驻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双方未来的合作表达了殷切的期盼。认为,贵州大学入驻孔学堂,从事中华文化研修活动,一定能够代表贵州最高水平,做出实实在在的学术成果。贵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特别是阳明心学研究上有学术优势,希望今后孔学堂与贵大在研修、教学、交流与国际合作上携手取得更多成果。
徐圻表示,贵阳孔学堂与贵州大学都是贵州文化建设重点阵地,共同承担了贵州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担。贵州大学入驻贵阳孔学堂不仅是两个文化单位的合作,更是贵州本土文化资源的强势结合和创造性转化。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到孔学堂调研时曾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孔学堂功能作用,在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基础上,将阳明心学作为孔学堂研究重点。贵州大学入驻以后,孔学堂除了为其提供必要的研修,教学,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物质保障,还将结合贵州大学在阳明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和学科优势,围绕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等问题与贵州大学一起展开研究,以本土文化优势为着力点共同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落地。


郑强表示,此次合作签约体现了贵州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贵州大学入驻孔学堂是贵大的历史责任和担当,要有自尊、自豪、责任,把孔学堂建设成为文化圣地、教育殿堂,把贵州大学建设成入驻孔学堂高校的典范。
郑强表示,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大学,为贵州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当今人才流动十分频繁,贵州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相较于国内一线发达城市有一定距离,因此如何培育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增强贵州的文化归属感是贵州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而与贵阳孔学堂的合作不仅是为贵州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渠道新方式,更提升了贵州文化教育的综合实力,增强了贵州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未来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推贵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共筑贵州文化“精神高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据悉,双方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就共建“贵州大学—孔学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等方面达成共识。贵州大学将入驻贵阳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第13号楼,将安排相关领域教师、研究生入园开展研修活动。孔学堂将为贵州大学提供必要的研修、教学、体验所需场所和设施,每年提供50万元固定助学助研经费,与贵州大学协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平台。


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综合贵州大学新闻网、贵阳孔学堂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