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稽山书院 群英荟萃

发布时间: 2016-10-17 浏览次数: 213

    本网编者按:“2016中国·贵阳(修文)第五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将于10月28日至29日在贵阳举行之际,由贵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修文县委、修文县人民政府、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承办的“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展。活动为国内媒体首次组团沿王阳明生活轨迹,对“阳明文化”进行系统主题报道。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历史系张明副教授参加此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从2016年10月14日起,《贵阳日报》推出“知行之旅·发现阳明”系列报道,同时刊载张明副教授“阳明文化”系列文章。现原文转载。

 

世界文化遗产庆安会馆,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曾是联通商贸的重要场所。图片来源:《贵阳日报》 2016-10-17

 

稽山书院 群英荟萃

(张明 贵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稽山书院是绍兴著名的千年书院,北宋范仲淹、南宋朱熹、明代王阳明先后在此讲学,尤以王阳明讲学时最为鼎盛,为浙江培养了大批王门弟子,阳明后学集大成者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一书中,称其为“浙中王门”,列为天下王门八大学派之首。

    稽山书院始建于1040年,为北宋名臣范仲淹创建。书院位于绍兴城内卧龙山之南,与古代越王勾践的宫殿遗址——越王台相望。书院规模宏大,范仲淹聘请名儒主讲,远近受业者闻风请教。南宋时期,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书院得到进一步发展。1170年,南宋名儒朱熹奉命到绍兴管理茶盐事务,他于政事之暇,亲到书院讲学,绍兴学风大振。至元代,书院继续重修扩建,学脉流衍不绝。元末明初,由于战乱不断,书院被毁废弃。明正德间六年(1511),山阴知县张焕重建书院,恢复讲学活动。

    稽山书院最盛时期为王阳明晚年归隐讲学的六年。1521年,王阳明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之乱,挽救了明朝被颠覆的命运。王阳明因军功擢为南京兵部尚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封“新建伯”。对于王阳明立下如此大功,宦官和朝中权臣十分嫉恨,诽谤四起,流言满天。王阳明上疏请辞爵位,要求归隐绍兴老家。从1521年至1526年,晚年的王阳明在稽山书院专心讲学,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弟子云集影从,以至书院和附近寺观都无法容纳居住。

 

宁波老外滩,曾经见证了五口通商的历史,如今成为酒吧文创一条街。图片来源:《贵阳日报》 2016-10-17

    正当王阳明讲学稽山书院之时,陕西关中著名学者南大吉出任绍兴知府,他倾慕王阳明的为人与学识,于是执贽请益,拜王阳明为师。鉴于稽山书院无法容纳学生,南大吉乃将书院加以拓展,增建“明德堂”、“尊经阁”,又广置学田,月给廪饩,择绍兴八邑才俊之士就读其中。此外,南大吉还刻印《传习录》三卷,风示远近,作为学者为人之圭臬。尊经阁建成,南大吉特请王阳明撰《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王阳明在《记》中表达了“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的道理,要求学生闻良知之学而求诸其心,即为真正的“尊经”。

    王阳明在稽山书院培养的最著名弟子是钱德洪、王畿。钱、王两人天资聪明,勤学善思,成就卓越,是王阳明晚年最得意的两大门生。王阳明在稽山书院讲学时,由于学生人数太多,便将初到书院的学生交由钱德洪、王畿进行讲授,故钱、王有书院“教授师”之称。王阳明出征广西之际(1526),将一生学问总结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钱、王对此理解有所差异,王阳明于是在绍兴伯府第的“天泉桥”上为两人进行了辨析,指出必须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的功夫,不可悬空想个本体。这就是著名的“天泉证道”故事。王阳明去世之后,钱德洪、王畿收集阳明遗作,精编写了《传习录》、《王阳明年谱》、《王文成公全书》等著作,成为五百年来王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