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王阳明如何成就“黔学之祖”

发布时间: 2016-10-26 浏览次数: 328

    本网编者按:“2016中国·贵阳(修文)第五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将于10月28日至29日在贵阳举行之际,由贵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修文县委、修文县人民政府、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承办的“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展。活动为国内媒体首次组团沿王阳明生活轨迹,对“阳明文化”进行系统主题报道。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历史系张明副教授参加此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从2016年10月14日起,《贵阳日报》推出“知行之旅·发现阳明”系列报道,同时刊载张明副教授“阳明文化”系列文章。现原文转载。

阳明祠  图片来源:《贵阳日报》2016年10月26日 

 

王阳明如何成就“黔学之祖” 

张明(贵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贵州是王阳明悟道之地,首传阳明心学。王阳明对贵州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贵州学者尊称为“黔学之祖”。王阳明对贵州文化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个圣地、两大书院、前后三先生、四代弟子、五大王学重镇。  

    “一个圣地”就是指贵州是阳明心学的起源地。王阳明“龙场悟道”后,随即在修文和贵阳宣讲“心即理”、“知行合一”等学说。阳明心学的大旗最早高举在云贵高原之上,之后逐渐“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影响力遍及整个东亚。  

    王阳明来到贵州以后,大力开展书院讲学活动,向当地少数民族子弟传播心学。据统计,在王阳明离开贵州之后一百余年间,贵州先后修建了40多所书院,祭祀王阳明是贵州书院的普遍特点。五百年来,天下王门弟子都来贵州龙场瞻仰阳明遗址,所以贵州既是王学的起点,又是王学的圣地。  

    “两大书院”即指“龙岗书院”和“阳明书院”,这是阳明学派黔中王门早期最重要著名的两大书院。“龙岗书院”是王阳明在贵州亲手建立的第一所书院,也是天下王门的祖庭。“阳明书院”则是王阳明去世五年(1534)之际,贵州弟子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书院,这是天下王门第一家直接以“阳明”命名的书院。  

    “前后三先生”是指黔中王门著名的六位代表人物。“前三先生”是王阳明在贵州的亲传弟子——陈文学、汤伯元、叶子苍。他们学有所成,晚年辞官归里修建书院,传播阳明心学,是进入《王阳明年谱》黔中王门中的三个著名贵州籍弟子。“后三先生”是王阳明在贵州的第二代弟子——孙应鳌、李渭、马廷锡。其中孙应鳌在贵州黔东南“苗疆”地区办学,传播阳明心学,他的心学著作在数量上超过王阳明,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名臣大儒”。李渭、马廷锡也在思南、贵阳开办书院,大力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四代弟子”是黔中王门在一百年间传承了四代弟子群体。第一代是王阳明的及门弟子,其中有名可考的有20多人,以陈文学、汤伯元、叶子苍为代表。第二代以是孙应鳌、李渭、马廷锡为代表的三先生。第三代以东林党领袖邹元标为代表。他流放贵州都匀六年,在黔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一个弟子群体。第四代是邹元标的都匀弟子陈尚象、吴铤等人。黔中王门四代弟子传承一百余年,对贵州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五大王学重镇”,是黔中王门形成的五大讲学中心。王阳明离开贵州之后,黔中王门弟子先后形成了以龙场、贵阳、都匀、凯里、思南为中心的五大讲学中心,使阳明心学传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贵州在清代出现两个状元和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三大文化世家,他们均与阳明学在贵州的传承有紧密关系。1817年,郑珍、莫友芝等在贵阳东山“阳明祠”祭祀王阳明时自称“后学”,意味着对阳明学的继承和发扬。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