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在贵州大学阳明学院《<论语>导读》、《<史记>导读》任课教师、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邓国元博士及栾成斌博士带领下,阳明学院2016级90余名同学来到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学习并实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详细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书院的历史沿革、陈列设施的历史典故、楹联书画的深厚底蕴、阳明文化的基本要点、贵州地域文化的特色等。

在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学规》石刻前,邓国元博士及栾成斌博士为同学们讲解《学规》所包含的做学为人理念,希望同学们能争取做到《学规》所倡导学问与生命的统一、知识与人格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尊德性与道问学的统一、明德至善与博学笃行的统一,希望同学们立志、劝学、改过、责善,砥砺劝勉,激扬奋进,以人文精神、文化理想为指导,沟通东西方文化,为国家民族谋尊严,为人类前途造福祉。

参观中,两位老师为同学们诵读并解释勉学堂长联:“念东汉讲堂务本,授儒家经典,历唐宋明清,洪范继承,圣言昭著,宣孝悌,尽忠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引西方学理维新,运格致精神,用声光化电,思潮迭起,国力富强,重和谐,求创造,与古今同体,与世界同怀”。指出长联意指自东汉以来,儒家思想即传入贵州,开启地方教育之先河。东汉以迄晚近,先后创建务本、儒溪、鸾塘、龙岗、贵山等书院,既反映贵州文化发展之渊源,亦展示华夏文明传承时空之悠久与宽广。

面对“先师孔子行教像”旁曾国藩所撰楹联“文涵万古江山气 道续千年丝竹声”,两位老师就其所彰显出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发展与文化传承加以解说。面对王阳明所撰楹联“壮思风飞冲情云上 和光春霭爽气秋高”,解读其所反映阳明先生在悟道之后所达到的豁然开朗心境。面对楹联“舍南舍北皆春水 山鸟山花吾友于”,阐释其所体现中国传统文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文化胸襟与人文情怀。

在游艺轩,两位老师就“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育人思想、展现活泼泼的生命精神追求进行介绍。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志于道、据于德,还要依于仁、游于艺;既要孜孜读书以穷理入道,又要透过艺术之方式开显人之性情世界,最终打开人生命的价值;不仅以善与真的方式,成就人生社会不可或缺的“理”的世界,也要以美与诗的方式展示人生社会最为基本的“情”的世界。

在琴轩,两位老师介绍道,中国文化历来认为必须舍理安顿人之性情,务必畅通渠道促使其感兴抒展,可以为歌,亦能成诗,化为艺术的天地,变为人格的风姿。人的生命可以升化为艺术,艺术亦能庄严人的生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既是文人雅士表达艺术境界的重要方式,又是士大夫群体人格精神定位的符号象征。提示同学们只有首先做到“修身”并争取达成生命的艺术境界,才能渐次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

在阳明文化相关石刻及合一亭前,两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历史过程,介绍阳明“心即理、“良知之学”、“知行合一”哲学思想创新对儒家学说新高峰的重要意义与当代价值,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器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传统思想与文化理念及其对现代发展的重要启示。

参观结束,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院长、中国文化书院常务副院长张清教授及两位任课老师与同学们一道合影,共同勉励当代青年学子传承文化传统,端正学风,勤学慎思,磨炼进取。参观的同学们也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深深感染,对中国文化书院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由衷赞叹,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大学学习与生活中要立大志、有担当,满怀“诗书万卷圣贤心”,铭记古圣先贤谆谆教诲,勤奋学习,知行合一。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图: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