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学会年会暨书院论坛举行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出席

发布时间: 2017-08-10 浏览次数: 136

   2017年8月7-8日,由中国书院学会、天地文化基金会、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清华大学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北京七宝阁书院联合主办,七宝阁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书院学会年会”暨“第七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类书院、文化与文物机构的专家及负责人,天地文化基金会、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等公益机构代表,支持书院和书院文化的企业精英等140余位书院及文化相关人士济济一堂。

   大会除开幕式及主旨报告、论坛总结与闭幕式外,分设“书院师德与尊师重道”“民间书院的社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传统书院与当代书院对话”“践行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分论坛,就中国书院的传统精神与未来价值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以及中国书院学会会长、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以及来自于国内17个省的传统书院、现代书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的海内外知名学者出席本次年会和论坛。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院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常务副院长张清教授,中国书院学会理事、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王胜军博士出席中国书院学会理事会及本次年会和论坛,主持分论坛并作论坛发言交流,实地参访北京七宝阁书院并与该书院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8月7日的开幕式及大会主题报告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席、七宝阁书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致开幕式辞。指出:论坛至今已举办第七年了,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师德与尊师重道”。这与社会的发展和立德树人的理念相关。师德类似于医德,医者也是师——医师。西方自然医学提到,将来的医生不是开药方的医生,而是指导未来人们如何生活的老师,维护我们生命健康的老师。由此,我们的教师和师德之重要性不言自明。

   哈佛大学博士、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成中英教授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自古讲究人和天地相通。其中,人最能集天地之道,以体现人的价值。所以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正是此意。随着中国科技进步,国家国力提升,中国文化需要复兴。复兴来自于文化的觉醒,复兴文化首先还是要从人的文化自觉开始,从过去中来汲取智慧,吸取教训。“智、仁、勇”便是文化新觉醒的关键。书院在文化的新觉醒中,应该扮演好其对于文化的彰显、继承和传播作用。书院经历了唐代以前的前书院阶段,唐代到民国期间的书院发展及衰微阶段和当代书院复兴阶段。当代书院应该在传统书院精神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更新和修炼,顺应目前中国文化的新觉醒。

   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致辞。认为: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西方有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明。很多人把中华文明称为“儒教”文明,而“儒教”文明与其他文明最大的不同就是“教”。西方有教堂,“儒教”文化遗产最显著的标志是中国历史上从事文化教育的文庙与书院。因此,“儒教”实际上就是“教育”和“教化”。在中华文明复兴之时,书院承担着推动中华文明复兴的使命。书院的管理者、教育者、研究者们要吸收、继承传统以推动书院的发展,为书院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

   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儒联教育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尼山圣源书院名誉院长王殿卿先生认为:伴随着中华文化复兴的脚步,书院文化又开启了新生。我们在这次论坛上总结过去十年书院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展望新的十年。同时,他强调师德的重要性以及书院在培养国学师资方面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文化总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主任徐林旗先生认为:书院是中国人最核心的文化家园和学术道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清华大学河北发展研究院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建立了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大力支持中国传统文化、书院文化的发展。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书院学会与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合作项目启动仪式,设立书院在线公益项目,以书院在线为共同的书院网上家园,交流活动信息,展示机构风采,建立常年的项目审批机制。在优秀的文化教育类公益项目上,给予资金、运营、传播上的资助。

  8月7日下午开始的年会及论坛中,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院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常务副院长张清教授主持第一阶段“书院师德与尊师重道”分论坛发言、对论坛发言加以点评总结。8月8日,与其他分论坛主持人一道向大会报告和分享分论坛发言情况。

   中国书院学会理事、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王胜军博士以“论书院志编纂体例转换与学术思潮的变迁”为题在论坛发言中认为,书院志是在各种学术思潮的演进中产生、变化、发展的。明清以至民国有三股重要的学术思潮,先后出现、又相互交织,一是“建构心传”的理学思潮,二是“申明家法”的汉学思潮,三是“整理国故”的近现代史学思潮。三股学术思潮分别形成了相对应的书院志体例,对于书院既有历史,进行不同诠释,表现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观念。可以说,每一部书院志都是一部文化诠释史。

   8月8日的大会闭幕式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向四家新老书院赠书。《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是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内,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倾力打造的一套丛书,受到广泛热议和好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代表向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筼筜书院、七宝阁书院赠送《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以推动优秀传统经典的传承和传播,让珍贵的国学典籍走进新老书院。

   中国书院学会秘书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李兵先生作大会总结发言,传达本次书院学会常务理事会的精神并表示:书院的发展和研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将书院与现代教育对立起来,书院弥补官学不足。体制内教育并非一无是处,体制内教育有很多长处值得书院学习。书院如果没有造血功能书院便无从发展,古代书院一直都是靠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不是仅仅凭外界捐赠。注重书院的传播功能。书院应与体制内教育结合。

   最后,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执行主席、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七宝阁书院院长马一弘先生作论坛总结汇报。认为,第七届论坛与从前相比有了创新和发展。前几届论坛涉及更多是围绕书院的传统和历史进行探讨,本次论坛侧重了未来发展这一问题,讨论了书院如何持久性发展的话题。只有守住书院的根本,才能在坚守书院的传统中通过创新使书院获得发展。书院应该秉承和而不同的精神,在当代以自己之能力进行创新发展。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论坛合影及部分图片来源:七宝阁书院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