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大会现场
8月15日,第五届知行论坛暨文化复兴与阳明学的当代传承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在贵阳孔学堂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韩国、日本、越南、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的150余位阳明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大会。
据了解,知行论坛由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于2012年创办。到目前为止,已举办过国际会议3届,全国学术会议2届。本届论坛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贵州省儒学研究会、江苏省儒学学会、韩国阳明学会、韩国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和韩国始兴文化院共同主办。
阳明学的当代意义
大会邀请到包括“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美籍华人学者、著名哲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成中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吴光等在内的多位著名学者,聚焦文化复兴语境下阳明学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在论坛主题发言和分论坛讨论中,从阳明学的义理、方法、价值及发展等不同角度发表各自观点,展开热烈讨论。
在主题发言中,成中英认为,阳明学的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非人性化弊端无疑是一剂对症良药。其次,阳明学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在一个忽视民权与人权的社会中尤其显得重要。阳明学的“和而不同”精神,体现了一种多元和谐的文化取向,为全球化时代的多元化交流、沟通提供了历史的借鉴。阳明学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给现代社会的跛足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对于“知行合一”的当代启示,吴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王阳明“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第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对于当前反腐倡廉、诚信施政具有警示作用;第三,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重点放在“行”上,奉行的是文德教化理念,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倡“知行合一”,有助于在新常态下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人文化成”。
汤恩佳解读了阳明学说的伟大价值:自中国近代以来,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竞相倡导阳明心学。他们强调主体的自我意识、自由活泼精神、良知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现代思想家梁漱溟、熊十力、贺麟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王阳明心学的思想成分。他认为,良知学说对于大众道德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域 各有研究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一直从事阳明学方面的研究。本次论坛主题发言中,他主要针对“良知说”进行解读。他说,“良知说”学说作为王阳明晚年的思想总结,即体即用,即用即体,本体与工夫打成一片。其体分析,约有四个层面:“良知”(良知本体)、“致良知”(良知实践)、“良知教”(良知教育)、良知学说(良知理论)。四个方面上下贯通,内外一体,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整体结构。“良知”是社会实践不可或缺的道德活泉,是一切价值产生最深层、最根本的源泉。“致良知”一方面要即用见体,一方面又要依体起用,将良知本体之用扩而充之,是天下万事万物均呈现出价值与意义,从而最终将良知之知转化为良知之行。
人类的社会实践及其价值的真实道场,当然需要理论形态的总结与升华,因而“良知说”既要强调良知的本体论意义,以确保人类道德实践活动形上根源的永不枯竭,也要重视良知的实践论价值,以防止形上本体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区隔。
韩国对于王阳明的思想学说也有长期研究。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所长、韩国阳明学会会长金世贞,对郑齐斗和江华学派以及对郑寅普的思想特征进行了考察。认为朝鲜阳明学的形成和展开,是根据朝鲜的现实,尤其是阳明学者们为了解决自身生活的时代所直面的实际问题提出和确立的新方案,是朝鲜性理学和中国阳明学相融合的产物。
韩国始兴文化院院长郑元哲则从韩国阳明学的发祥、研究及实践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韩国阳明学的发展历程。韩国阳明学代表学者郑齐斗对阳明学在韩国的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编写《学辩》《存言》等理论书,也在始兴市倡导阳明学,并进行传授,始兴文化院也一直致力于阳明学的传播,通过举办“地域文化研讨会”、评选“地域人物”、积极展开中日韩三国阳明学研究活动等方式,推动着阳明学在韩国的发展。
图文编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