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师生参加考古遗址发掘

发布时间: 2017-09-07 浏览次数: 376

    地处黄淮平原的安徽,今夏遭遇了罕见的酷暑天。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历史系的16名师生却远离爽爽的贵阳,在安徽寿县等地的皖中皖北田野里进行了一次的难忘的考古实习。本次实习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工作站提供了宝贵机会和大力支持。    

夏保国教授现场演示铲面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分别为春秋时期蔡国、战国时期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末年袁术称帝时的都城,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实习学生发掘中

    8名中国史硕士生7月4日即奔赴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开展前期工作,7名历史学本科生小学期课程结束也迅速赶往集结地。在历史系夏保国教授率领和协调下,15名同学分别于淮南市寿县、阜阳市颍州区等两个发掘点开展了暑期田野考古实习和专业实践。   

实习学生划分地层

    本次考古实习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工作站正在开展的相关考古工作为中心,实习集中发掘的遗址位于寿县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遗址范围即将兴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实习学生绘图中

    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贵大师生们参加了淮南市寿县“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馆址、西圈墓地和阜阳市解放北路北城墙等三项考古发掘工作,并对阜阳市阜南和颍州区部分遗址点进行了考古调查;展开了有关萧县古窑、寿春城、颍州府和徽商古道等方志资料的文献检索和整理工作。    

寿县楚文化博物馆发掘探沟航拍图

    本次实习的田野发掘在面积为3m×30m探沟内进行,地层堆积相对清晰,共清理了数个灰坑和疑似沟渠的遗迹。地层和遗迹中出土了大量汉代陶器残片,瓦片、残砖、铁器残件以及唐宋至明清瓷片等,还发现了少量蚁鼻钱、玉饰残片和铁箭镞等遗物,判明遗址以战国秦汉和唐宋时期遗存为主。 

阜阳市解放北路北城墙航拍图

    实习期间,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还安排同学们参观了淮南市博物馆、寿县博物馆、寿春古城,以及阜阳市解放北路古城墙遗址和萧县白土寨古窑址等,极大地拓宽了同学们的专业视野,丰富了同学们的实习生活。    

贵州大学安徽寿县考古实习总结交流会

    7月下旬安徽当地时常突破40℃的高温天气,参加实习的同学们不畏酷暑煎熬,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工作站考古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下,严格执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了完整的考古学科学训练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锤炼,受到了当地文物考古部门专业老师的赞誉。 至8月29日,安徽田野实习圆满结束,全体师生陆续安全返乡、返校。

贵州大学实习师生与寿县中心工作站领导合影


图文: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张晓超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