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苗疆走廊文化旅游规划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 2018-01-11 浏览次数: 113

    2017年1月6日,中国苗疆走廊文化旅游规划研讨会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举行。会议以“国际视野下探索苗疆走廊文化密码”为主题,共同探索“苗疆走廊”文化密码并就中国“苗疆走廊”文化旅游规划进行深入研讨。研讨会由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指导,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主办,中共玉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贵报传媒·全域旅游品牌国际传播中心执行。

    研讨会旨在通过“苗疆走廊”研究,将贵州文化的“多样性”和以往众多处于点状、孤立的有形无形文化遗产,置于互为关联的整体视野下连为一体,为“多彩贵州”的宣传注入新的“灵魂”,为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出新的亮点并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审视西南地区在新的区域合作框架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

    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汪文学向大会致辞。农工党贵州省委秘书长蒙爱军、贵州省博物馆管理处处长杨正权、贵州省民族研究院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李永皇,玉屏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德振,副县长姚芬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山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外交学院、中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香港城市发展研究院等以及来自走廊沿线各县市的领导与专家学者,“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民族报》、《贵州日报》等30余家主流媒体齐聚县文化艺术中心展开深入研讨。

    研讨会大会发言由“苗疆走廊”概念提出者、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民族学中心杨志强教授主持。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清教授、何茂莉教授、曹端波教授、刘振宁教授、于衍学副教授、唐丽萍副教授等,以及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民族学、历史学硕士生,共20余人参加研讨会。

 

    省旅发委副主任汪文学在致辞中表示,在玉屏举办这次研讨会,希望能搜集“苗疆走廊”沿线贵州境内13个县(市、区)的资料,从历史、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入手,深入研讨如何围绕古驿道历史及文物古迹等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深入研讨如何将其打造成为贵州民族文化的标志性旅游品牌,以及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可能性、可行性、重要性和必然性,从而将苗疆走廊打造成世界级的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玉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德振介绍了玉屏县历史文化、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认为,作为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和中南与西南的重要交通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玉屏成为了贵州东部地区苗疆文化走廊的第一站。他在致辞中表示,玉屏将从该县历史、箫笛、民族等文化入手,围绕古驿道历史及文物古迹,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优化,推动全县全域旅游发展。

 

    在随后的大会主题发言中,与会嘉宾周大鸣、徐晓光、秦红增、施展、杨志强、陈云岗、张清围绕民族走廊与旅游、从边疆发现中国、苗疆民族走廊、东北亚民族走廊的提出及研究、苗疆走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主题作大会发言。

    开幕式及大会主题发言结束后,会议分为两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各参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苗疆走廊主题,就学术研究如何转化为现实运用、文化旅游规划的设想与建议、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可行性、中原汉族文化与传播、贵州文化的主体性、民间故事里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学等内容在各分会场进行讨论研究。

    同时,贵州日报社携手玉屏电视台新闻中心主持人对汪文学、杨志强等四位专家从苗疆走廊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地域、地域范围内的音乐特点、推广全域旅游的作用以及开发后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直播访问。

    “苗疆走廊”概念,于2012年初被贵州大学民族学研究团队提出并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所谓“苗疆走廊”,在明代的文献中称为入滇“东路”或“一线路”,指元明时期以后开辟连接湖广与西南边陲云南省的一条重要交通驿道。它起始地为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溯沅江水陆两路而上至贵州省镇远县,然后改行陆路,东西横跨贵州省中部的玉屏、施秉、黄平、凯里、麻江、福泉、龙里、贵阳、清镇、平坝、安顺、关岭、晴隆、盘县等县市后进入云南省,经过富源、沾益、马龙等地后至昆明。驿道沿线经过湘、黔、滇三省的30余县市,全长1400多公里、覆盖面积约8万余平方公里、2400余万人口。

    “苗疆走廊”作为当时的交通要道,将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不同地貌连接于一体,形成了走廊上的地域文化多样性。走廊沿线生活的苗、侗、布依、水族等少数民族众多,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造就了地域族群文化的和谐共生和美与共的显著特征。2016年5月8日,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设多彩贵州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党办发〔2016〕17号)中,要求以工匠精神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推动“苗疆文化”走廊建设。

 

图文采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部分图文来源:“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当代贵州网”、“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中国民族报》、“贵州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等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