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主讲:苏轼眼中的杜甫

原载: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网站 2018-04-27

发布时间: 2018-04-28 浏览次数: 1448

    2018426日,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文学与传媒学院、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文科讲坛460期(2018年第12期)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讲座特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周裕锴教授主讲苏轼眼中的杜甫

  

    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文系主任赵永刚副教授主持,文学与传媒学院黄海教授、张军教授、胡晓军副教授、李青副教授、明月熙副教授、付星星副教授、吕维博士,阳明学院张劲松副教授、刘凤霞副教授以及文学与传媒学院、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等学院研究生、本科生100余人参加讲坛。

  

    讲座中,周裕锴从苏轼对杜甫忠诚人格的推崇、苏轼对杜甫远大志向的肯定、苏轼对杜甫诗坛地位的评价、苏轼对杜甫不幸遭遇的同情、苏轼对杜甫艺术风格的欣赏、苏轼对杜诗意象句法的化用、苏轼对杜甫诗歌和人生的调侃、苏轼对杜甫评艺和杜诗陋句的质疑等九个方面介绍了苏轼眼中的杜甫。

    他说:苏轼多次表达对杜甫的情感,两人穿越时间的距离完成了隔代的对话。谈及苏轼从对杜甫的崇拜,到不幸遭遇的同情,再到对杜甫的质疑的过程时,周裕锴教授认为:苏轼绝不把杜甫神化,他看重的是杜诗在自己心中引起的共鸣

  

    自由发言环节,文学与传媒学院黄海教授、付星星副教授、阳明学院张劲松副教授等教师高度评价了周裕锴教授的讲座。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文系主任赵永刚在发言中指出,眼中人即是心中人,心中人即是意中人。亲近古人,观看古人的态度,不应该采用功利的态度,更应该是敬畏的态度,精神的态度,情感的态度。这场讲座是多个灵魂之间的对话,是多颗心灵之间的碰撞

    讲座最后,周裕锴教授细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于作为中文系的学子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这个问题,周裕锴教授回答说:作为中文系学生,应该具备语言严谨、逻辑清晰等这些基本的特质,最重要的是要对文字敏感,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

  

    讲座开始之前,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院长张清教授陪同周裕锴教授参观了中国文化书院。

  

图文报道:安洪锋 李伟钰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