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实验二小师生及家长到中国文化书院学习体验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 2018-04-28 浏览次数: 620

    2018427日上午,为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观念、中华礼仪之邦文化育人思想与学校课堂教育相结合,贵阳实验二小组织部分师生及学生家长到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实地学习和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贵州大学学校办公室负责人刘颖、中国文化书院老师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师生及家长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与礼乐教化老师的讲解与示范,通过现场文化学习与传统礼仪实践,真切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书院大门外,小朋友们听书院办公室助理沈继发大哥哥讲解孔子塑像的文化含义。看到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作致礼状的高大形象,小朋友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和谐、神圣、庄严。在贵州教育文化鼻祖尹珍先生塑像前,当听到尹珍先生年轻时即远赴中原学习、回到贵州家乡兴办学校传播文化的故事,小朋友们纷纷围拢上来细细观看。在“贵山书院”石刻前,小朋友们近前抚摸着承载岁月沧桑的字迹、感受贵州家乡文化教育发展变迁。

  

在勉学堂内,专门从事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礼乐教化研究与教学的中国文化书院老师——王玲博士为师生们讲解中国文化注重礼仪、仁者爱人的道理。在“先师孔子行教像”前,她和颜悦色、娓娓道来,向小朋友们和老师们及其家长讲解了教育家孔子传道授业、有教无类的故事,讲解了后人为尊师重教、尊敬先贤而形成的传统礼仪——“拜先师孔子礼”。

  

她讲到,向至圣先师孔子行作揖礼,是谦恭、尊敬和感恩之心的外化。礼仪的动作都是内心的显现,讲究“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所有动作既要中正恭肃,又要自然安舒,平息躁气和骄气。

  

面对着孔子圣像,王老师给小朋友们示范礼仪动作,讲解致礼要领,让小朋友们用身、用心体会其中的演绎。揖礼的第一步首先是“正衣冠”,整齐装束,既为自重又为敬人,以最好的身心状态做好行礼的准备;其次,通过垂手、覆手、高揖一系列的动作,体会对先师孔子的深厚饱满的敬意;再次,通过三次俯身拜下的动作,呈现诚挚的谦恭和感恩。礼成之后,再次整肃身心。

  

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听讲,一丝不苟地演习,每个动作都非常用心、到位,对传统礼仪的学习和实地演练,以礼乐之美涵养心性、端正人格、培养高贵的容止,对中华传统文明有了更为直接的体会和发自内心的认同。家长们也深受感染,所有人都沉浸在庄严而喜悦的气氛之中。

  

礼仪学习体验结束,小朋友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静静地坐下来,拿出随身携带的传统文化经典启蒙读本《笠翁对韵》,一字一句地诵读起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一时间,勉学堂充满了小朋友们朗朗的读书声。

  

诵读声中,一颗颗幼小而敏锐的心灵中种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期待着将来开花结果。小朋友们手捧鲜花,实践中华文化尊敬师长、崇尚文明的优秀传统,向老师们送上他们对老师教书育人、辛勤工作的深深敬意。

  

现场学习体验结束,小朋友们纷纷对此次校外传统文化活动感到收获满满。老师及家长们则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场学习和体验,让孩子们不仅亲身触摸和感受了祖国文化的无限魅力,还在学习和体验中增强了爱父母、尊师长,重品德、尚学习,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不仅孩子们在学习和体验中获得收获,老师和家长也深受感染,仿佛自身心灵也得到了升华,对中国文化书院王玲等老师以文化人、服务社会表示由衷的谢意。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图:宣传部 陈恒 文化书院 张洪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