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黄诚教授等应邀出席国际《尚书》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8-05-02 浏览次数: 1023

    2018427―30日,国际《尚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尚书》学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在黄河之滨塞上江南――甘肃兰州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山西大学、广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澳门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山梨县立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和中国台北中研院等1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嘉宾及西北师范大学师生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主题发言  

    著名学者国际《尚书》学会会长、扬州大学钱宗武教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付永聚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教授、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韩高年教授,以及澳门大学邓国光教授、台北中研院蒋秋华教授、高雄师范大学蔡根祥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马伷研究员等与会。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黄诚教授及其指导的中国史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张亚娟同学应邀一道出席会议。

开幕式现场  

    会议期间,海内外学者对《尚书》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交流与汇报。大会以主题报告和分组会交流报告形式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锋激烈,文化氛围浓厚,围绕会议主题开展的相关性研究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内容既深且新:既有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也有比较研究的方法;既有个案之研究,也有整体之合论;既有政治学的研究路径,也有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的研究视野;既有关于先秦典籍与思想内容的探析,也有关涉清代经学实践问题的探究;既有语言文字和训诂学的研究,也有义理层面和文化学方面的探索。整体上体现了《尚书》研究内容集中性和专业性,且研究方法多样、范围广泛、视野开阔、内容多元,反映了新时代《尚书》学研究的新动态。

小组讨论  

    会议期间,贵州大学黄诚教授担任了大会第二分组会的主持人,在组织和汇报了分组会的学术交流讨论总体情况之外,还就其所提交的论文——《论<尚书>人神观及其思想史意义》进行交流讨论。

黄诚教授分享学术观点 

    他认为,人神关系包含了天人关系与天神关系,是天、神、人之立体融合,体现了“人本”与“神本”主义,彰显了中国古代社会“神道设教”、“人道设教”、“人神同构”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境与人文精神。同时,他从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向度就《尚书》“人神观”之思想史意义进行了细致探析,并对中国古代“神本”、“人本”两种转向进行“双向思考”。

黄诚教授主持小组讨论  

    他指出,殷周时期的“神本”向“人本”转向并非单向度和平面化的知识性转向,而是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在历史性和时代性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张力格局中进行或并行的,深刻地体现了“神道设教”与“人道设教”互为补充和共同运行的思想史脉络和历史文化面相。黄诚教授阐述的学术思想与新观点,得到了与会学者的一致赞扬并受到钱宗武会长的充分肯定。

分组讨论总结  

    贵州大学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张亚娟同学提交的《论<尚书>“天命观”的政治向度》一文认为,天道、天命、天德是构成《尚书》“天命观”政治向度的实际内容,并具有历史“革命”合理性、舆论导向和史鉴德治之社会功能等价值意义,也具有一定新意,得到了参会专家的指导和肯定。

张亚娟与国际《尚书》学会会长、扬州大学钱宗武教授合影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它以其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繁荣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世界,推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形成,也对先秦时期的思想领域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尚书》经典内蕴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思想智慧。因此,开展《尚书》学的研究,对于新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文化借鉴价值。

黄诚教授与俄罗斯学者在会场  

    本次《尚书》学学术研讨会,是在国家层面大力倡导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下举行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对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图文提供: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张亚娟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