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谈传统书院的现代复兴

发布时间: 2018-07-09 浏览次数: 663

    201874日《绍兴日报》第8版“新周刊文化”刊载记者童波配图报道,题:“有着800多年历史的鹿门书院,沉寂100多年后重新开启——千年书院的现代复兴”。该报道部分内容节录如下:

  

书院复兴 薪火谁传?

    在古代,书院既是学校,也是研究院、图书馆,当然也是发表学术见解、传播思想成果的一方圣坛,教人为人之道、为学之方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是知名儒学专家,研究儒学和书院已有数十年。他说,古代书院提倡自由讲学、兼容并蓄。书院教学是以人为本,以道为中心自学和独立研究,师生共同起居,悠游山水,质疑问难,相互启发。

    今天,当人们用探索的眼光审视先贤们留下的种种文化印记时,那隐藏于深山乡野的一座座书院,虽几经兴废,却依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古代,书院究竟有何功能?张新民说,一是传道,搁在当下,就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讲学,宣扬各家思想;三是刻书、印书,作为文化传播的中心;四是祭祀功能。

    “在当今传统文化的传承复兴中,书院复兴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他认为,书院教育打破了阶层地位的枷锁,以将人培养为善良的人、贤达的人乃至圣人为目标,这必将推动社会进步。书院从始至终承载的儒家文化,正是仁义礼智、格物致知、正心修身、包容利他等内心道德品质的塑造,正是礼贤下士、大公无私、知行合一的君子教育。道德建设是每一秒钟都要挂在心上的,不是大学毕业就结束了,书院的存在即弥补大学以外的空间。

    但张新民始终认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代书院的复兴引领,并不单单是书院的房屋修缮,关键在于人。要有人敢于做当世的王阳明、朱熹和周敦颐,那种高洁无私的情怀才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

    张新民说,如今有些书院为了生存,打着书院招牌,忽视国学传统教育,取而代之则是职业教育、学生培训机构,虽然美其名曰书院,其实文化精髓已荡然无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传承古代书风,推陈出新,发展现代文化?他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面对新形势,书院可办成国学讲坛,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学者、名人开讲授课,或者邀请一些地方官员讲讲他们眼中的传统文化,并且探索各种有益的形式,以一种公益的方式,传播、推广古城文化。

    他表示,传统书院生存发展,除了硬件基础设施的恢复之外,在软件方面,即书院精神与灵魂,也要有一定的保护与延续,才能适应时代需求。对于文化的传承不能只靠我们这一代,也需要下一代,下下一代共同薪火相传。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