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端波、王胜军等:乡村振兴战略的“解答式”(三)

原载:《贵州民族报》第B1版“民族文化周刊” 2018-08-24 作者:《贵州民族报》记者 罗元涛

发布时间: 2018-08-24 浏览次数: 416

    2018824日《贵州民族报》第B1版“民族文化周刊”刊载对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曹端波教授、王胜军教授等专家专访对话。题:乡村振兴战略的“解答式”——对话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专家曹端波、唐应龙、杨经华、王胜军、韦正富(三)。相关内容如下:

    阅读提示:

    构筑社会合作的基础,既是产业项目实施的前提,也是乡村社会和谐的保障。
    把文化转化为地方经济的动力,取决于是否能够依据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乡村振兴不能越俎代庖,忽视农民主体地位。
    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是重建乡村“质”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秩序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不是实验性推进。不是简单地将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或具有特殊区位及旅游资源的乡村当作乡村振兴的模版。

  

不断完善现有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记 者:如就一个贫困村来谈,在原有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曹端波:对于贫困程度很深的行政村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产业问题,即需要找到适合当地环境和乡村实际的产业,解决经济贫困问题。但经济问题,不能单纯依靠经济的手段,还得加强村寨内部的合作基础,激发村寨内生发展动力。如黔东南台江县反排村,属雷公山传统苗族村寨,山地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但因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较为滞后。首先,反排苗寨的脱贫攻坚需要为反排找准发展的道路。目前,村民多数在外打工,村庄“空心化”严重,原有的活力寻找不到;且村庄内部缺乏凝聚力,政府启动一个项目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如果没有吸引力的产业,村寨只有继续“空心化”,人才只会外流。因此,反排苗寨首要解决“发展”问题,才有可能实施“乡村振兴”。

    ……

   王胜军:我省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的、成体系的、分层次的、有步骤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各级政府包括各村寨在制订更为详细的计划时,一定不要仅仅将乡村振兴理解为扶贫,尽管它是重中之中。绝不能认为乡村经济要变成城市经济一样就万事大吉,而是一定要贯彻落实我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大力发展优秀乡村文化,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消除精神贫困”等条目,这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是重建乡村“质”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秩序的重要途径。

    ……

乡村振兴切勿忽视“合作”

   记 者:在各位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曹端波实施乡村振兴,首先,找到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经济。一个没有经济活力和人气的乡村必然会萧条。其次,需要恢复传统,振兴乡村文化。中国乡村社会是建立在五千年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也就没有活力。从世界史的视野来看,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冲击下,乡村受到一定的挑战。但目前欧美、日本、韩国等已经走出了一条保护乡村的道路,这其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最后就是社会建设,构筑社会合作的基础,既是产业项目实施的前提,也是乡村社会和谐的保障。哈丁“公地悲剧”的核心在于没有解决“合作”问题,乡村振兴如果忽视“合作”,必然会走向个体英雄失败的悲剧。

    ……

   王胜军:一定要重视和发掘乡村的价值。绝不能仅仅将它作为一个救济对象。贫困地区的农村并非因为贫困就一无是处,一定要看到它的优势,看到这些优势对城市、对国家的战略意义,而这些优势或者正是贫困地区乡村脱贫策略的重要生发点。

    实现可持续性的振兴。对农村的扶贫或者振兴,绝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永久的。所以,要从文化软实力着手、寻求较为根本的治理模式。贫困往往是相对的,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较为妥善地解决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等问题。

    要积累经验、搞试点、尊重各地的差异。乡村振兴不能搞官僚主义、不要表格数字主义。要允许尝试,如果仅试用于一地,就在一地开展,不去追求大而全、不盲目一刀切。

    ……

   (未完待续)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