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和灏副教授参加“唯物史观与民国人物”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8-09-19 浏览次数: 3699

    2018914-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史学会共同主办的“唯物史观与民国人物”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隆重举行。

来自中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湖北大学、湘潭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河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鲁东大学、邯郸学院以及广东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等国家部委、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共计7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此次大会。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历史系庄和灏副教授参加会议并在分组讨论中作报告发言。

主题报告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教授提出了评价民国历史人物的三大标准:其一,历史前进的观点,历史发展的观点;其二,历史联系的观点,即把握历史事实的全部总和,从全部总和的认识中联系具体的事实;其三,阶级的观点,阶级的分析方法。

南京大学历史系陈谦平教授指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理论是由恩格斯晚年提出的,不仅弥补了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史观创立初期过多强调经济因素从而忽略社会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缺陷,更为历史唯物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及其方法论也有一种新的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郑大华教授提出了评价历史人物的三大准则:第一,历史的评价标准,即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看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动是否顺应了他所处时代的时代主题;第二,道德的评价标准;第三,学理的评价标准,即历史人物的思想、理论和学说是否有学理的支撑、是否推动了相应的发展。  

贵州大学庄和灏副教授在分组讨论中以“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的政治处境再解读”为题进行报告发言。他认为:通过对英、法两国外交档案等资料的梳理,可以从异域视野这一镜像,建构并发现其实早在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在政治上的统治力就非常有限的这一事实;同时,列强在辛亥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评阅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细珠教授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郭辉教授予以积极肯定与好评,与会的众多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大会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细珠教授与四川大学历史系王东杰教授分别就分组讨论情况进行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夏春涛教授作大会总结并强调,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