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贵州日报》刊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张新民教授在第六届国际阳明文化节上的主旨发言内容。全文如下:
关键词:龙场悟道;王阳明;修行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一生思想发展最引人注目的转折性事件,以其为中心线索展开多方面的分析,则可将他的一生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悟道前的“学之三变”和悟道后的“教之三变”。
龙场悟道以后,说明他后期思想境界也有一个不断升华圆融的变化发展过程,主要是依据本体开出修行实践的方法,从而旁助他人同自己一样证入形上本体。一旦证入形上本体又需活泼展开或起用,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成己成人的人文精神实践活动。无论较早的“知行合一”或晚年定论的“致良知”说,都是悟后起修并不断调整施教方法的必然结果。王阳明这套学问,我们简单概括,他是一套本体实践论。
我们检视这个世界,除了宇宙论、天道论之外,还有一个实践论要强调。因此,阳明一生的学问可以用“本体实践学”来定义。这个“本体实践学”即本体实践的动和静的定位,离开本体实践就是空无的,没有方向的。一开始,本体就是个虚空的漂浮物,不能在实践展开。所以这套“本体实践学”假如追溯起来,基本上贯穿中国的整个历史过程,这在中国文化里除了诠释世界之外,最重要的还要转换成实践性活动。因此,实践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强的声音,而这种精神是同本体论的形象思考相通的。所以可以把中国实践精神概括为“本体实践学”,但“本体实践学”和“本体学”不会产生冲突,我们对这个世界要清楚做出合理的恰如其分的解释,否则我们的实践就没有方向。反过来,没有实践的解释,它就是书本的概念。
总结阳明一生心路跋涉之历程,即可看到修行实践的两条重要入路:一是从功夫见证见体,再是从本体开启功夫。无论本体或功夫,都以实践为第一义。人类社会生活无尽,道德伦理实践也无尽。因而阳明的哲学本质上即是本体实践之学,不仅要在体用关系上将本体界与现象界打成一片,而且更要在现实生活中将本体实践、道德实践、政治实践合为一体,从而建构一个充满了良知温暖和天理精神的人文化成的世界。
(作者系贵州大学教授,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