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晚间,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民族学研究中心副教授闫玉博士应邀到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举行了题为《传统技艺的水木年华——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文化生态》讲座。此次讲座是西南民族大学彝学研究院“阿诗玛大讲堂”——彝族女性学者系列讲座第二讲,由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蔡富莲教授主持。西南民大彝学学院院长罗庆春教授、达西老师及四川大学李春霞教授,来自西南民大彝学学院、法学院等不同专业和背景的本科生、研究生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蔡富莲教授简单介绍了闫玉老师的基本情况以及现主持的有关彝族漆器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学们对闫玉老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随后,闫玉副教授以“一个比喻、两段故事、三种风格、四层关系”为讲述顺序,结合在四川凉山和贵州大方的田野工作,层层深入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近期关于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研究和思考。
她通过彝族漆器特征和重要性的论述,从世界各民族漆器文化中揭示世界文化的共通性与差异性,从“水木”与“漆”的渊源和联系,阐释彝族漆器文化在当今世界漆器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所包含的自然元素与人文精神。认为,“水”与“木”作为自然界的两大构成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漆器的结构要素,体现了传统手工艺文化中蕴藏的技道合一、天人合一等文化内涵。
在文化生态相关问题上,闫玉副教授认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坚持天然漆与民族审美风格,与世界主要的漆艺文化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通过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传统形态与传承情况,可以剖析出人与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若干关系。比如人对物的使用、制造、交换、传承等等,都是在物的文化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的文化。
她认为,作为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应当理解“文化生态”,树立“文化生态观”,从而促进彝族漆器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这种人类创造性的对自然界的“适应”,构成了文化的“生态”。文化生态的知识与理念,有助于人类理解人与地球应有的“和”与“合”的关系。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如彝族漆艺,则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秉持宇宙整体性的观点,找回人类的“水木年华”。
最后,在讨论时间,彝学学院的同学积极发言并与闫玉老师就彝族漆器的木胎材质问题、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手工艺与人类智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讲座在现场老师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