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由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主办、浙江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法国史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法兰西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华北饭店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贵州大学、温州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约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此次大会。
此次年会学术研讨分为“战争与和平”、“战争与记忆”、“记忆与社会”、“启蒙与革命”、“文化与宗教”以及“社会与教育”这六大主题,与会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世界史研究所沈坚教授认为:经过近40年发展,中国的法国史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研究队伍日趋年轻化,同时研究领域也更加多样化,除了政治思想史,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其相关问题,法国的古代史、中世纪史的研究也是成果累累。更为可喜的是,近些年所涌现的众多中青年学者及其成果已经具有相当水准。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端木美研究员高度评价了此次年会学术研讨的水准,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的期许:希望广大的法国史研究者不仅能兼顾好研究的多样性与碎片化这一矛盾,而且还能找到比较好的办法,以克服现有研究比较缺乏现实关怀,难以对现实层面产生影响的这一问题。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历史系副教授庄和灏博士以“第三共和时期法国对华保教政策演变及历史定位”为题进行报告与回应,同时作为评阅人参与了相关论文点评。
在报告中他认为,第三共和时期保教政策在华的相应调整,既是同时期法国自身力量的实际体现,尤其是普法战争失利后其国力江河日下的某种反映。同时,也受制于法国侵占印度支那后其远东政策的变化。
由于第三共和时期的中国无论是满清抑或民国,都不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意义上的强国、大国,所以这一时期法国包括保教问题等在内的各项对华政策,只不过是其远东政策的一部分。伴随着印度支那对其法国宗主国在经济上巨大而持久的“贡献”,越发削弱了法国政府在对华外交问题上的重视程度。相关情况,从清末法国驻华公使、领事人选确定原则以及对华外交在远东外交中的实际话语权等等表现中,均可见一斑。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