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师生参加第四届渝南黔北历史文化研讨会并进行文化考察

发布时间: 2018-12-08 浏览次数: 856

    渝南黔北,山水相连人文2018126-7日,第四届渝南黔北历史文化研讨会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此次研讨会由遵义市政协、重庆市綦江区政协主办,遵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重庆市綦江区文化委员会、遵义市博物馆、綦江博物馆承办,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重庆市綦江区文博学会、杨粲墓博物馆协办。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馆原馆长顾久,遵义市政协主席徐光华,重庆市綦江区政协主席母明江、副主席牟伟,重庆市南川区政协主席简支全、副主席蒋健,重庆市綦江区政协副主席牟伟,重庆市江津区政协副主席李远杰,重庆市彭水县政协副主席廖志华等,以及来自上海、广西、甘肃等省市有关部门的文史专家、学者及文史爱好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历史系张明副教授及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伍国苇、周艳同学提交论文并参加了会议。张明副教授提交了《论夜郎国的建立》,伍国苇提交《论汉代南夷道的修筑及其对夜郎的开发》,周艳提交《夜郎国疆域考证》。

此外,中国古代史专业另有4位硕士研究生同学也向研讨会提交了论文,即王紫玥:《庄蹻道路考》;聂雨欣:《五尺道考略》;管华香:《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五尺道研究概述》;陈漂:《〈水经注〉夜郎国都考》。

    126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举行。遵义市政协主席徐光华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市政协副主席陈晓灵主持开幕式。会议开幕式后举行了会议主旨发言,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专家先后上台发表了主旨演讲,从不同角度对渝南黔北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有关专家、学者对发言作了点评。

126日下午,会议进行四个分组研讨。会议180余篇论文分四个主题:(1)中央红军长征在渝南黔北史实研究、(2)夜郎文化与僚人文化研究、(3)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4)渝黔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们在各自分组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介绍说明,而后相关专家一一进行点评。

    127日上午,与会专家进行遵义苟坝红军遗址和沙滩文化实地考察活动。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朱敏彦、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作会、贵州省文史馆馆员黄万机、贵州大学张明副教授及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伍国苇、周艳等一同来到遵义市新舟镇考察沙滩文化,体验贵州黔北文化之魂。

遵义沙滩村是“中国文化名村”。该村因乐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洲而得名,原是明代播州土司杨应龙的48大庄园之一。从明末万历之后,黎氏家族迁居与此,一直至清朝后期。沙滩村孕育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闻名中外,被称为“沙滩文化”。

此次考察行程的第一站是“沙滩文化陈列馆”。馆内陈列了众多文物与史料,展示了沙滩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丰富的内涵。被誉为“沙滩文化研究第一人”的黄万机先生表示,“贵州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沙滩文化广泛吸取和融汇中国古今文化的精化和外来文化的优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紧接着考察的是我国著名外交家黎庶昌先生故居——“钦使第”。黎氏故居陈列有黎庶昌生前使用过的家具、文具。讲解员向考察的与会学者详细介绍了黎庶昌先生的生平事迹,包括著述的文字资料等。其间,黄万机先生、朱敏彦先生、刘作会先生、张明副教授针对黎庶昌的一些事迹作了深入交流与探讨。黎庶昌作为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从黔北山村走出来的学者外交家,是值得引以为傲的贵州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沙滩之行”考察最后一站是“禹门寺”。该寺建于元代,是沙滩文化的发源地。明末清初著名佛教大师丈雪法师重建“禹门寺”,历代文人骚客在此留下大量诗文和刻碑,成为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佛教中心之一。后虽因历史原因被毁坏,但碑林内仍现存有近现代曾国藩、章士钊、丰子恺、范曾、刘铁轮、黄万机等文化大家的作品手迹碑刻,成为旁证“沙滩文化”的一道亮丽人文景观。

    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考察后,观者无不深刻感受到了贵州黔北“沙滩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沙滩文人大都经历了生活的历练,从不怨天尤人,进而成为仁爱德行的君子。而沙滩文化本身,则成为贵州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积淀和文化资源。

  

图文提供: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生 伍国苇 周艳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