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究竟如何品读国学经典,是学子们学习与传播国学所要共同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018年12月17日晚,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张连顺教授应学校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国学社”邀请,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为同学们作了关于国学方面的专题讲座。
演讲伊始,作为贵州大学“溪山论道”师生读书会指导教师之一的张连顺教授,仔细回忆并详细介绍了2011年5月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参加师生读书会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的具体情形。
他特别引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我们这个国家之所以值得自豪,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一直没有断流,一直在延续传承。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已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指明了方向。
在随后的讲述中,张连顺教授从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中国”、什么是“学”以及“国学的内在构成”四个方面给同学们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关于什么是国学,他着重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华书局所编的“国学入门丛书”系列。其中,包括章太炎先生《国学概论》、王力先生《汉语音韵》、杨树达先生《古书句读释例》等。对于章太炎先生《国学概论》的详细介绍,尤其是分析章先生对西方哲学的认识,对于同学们理解中、西方哲学大有裨益。
关于国学这一概念,虽其由来已久,但作为学科概念则是起于近代。对此,他主要引用了张岱年先生的观点:即“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
在结合过往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认为,从较为宽泛的意义而言,关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学问就叫“国学”,来源是传统文化。虽然晚清以来进入近现代学术背景,但国学其所要研究的永远是传统的学问。国学意味着传统,意味着古老中国。所以,关于古老中国的学问就是国学。
对于什么是中国,除了从传世文献中记载方面给予阐释外,他详细讲解了《何尊》铭文中所记的“中国”字样及其相关内涵。《何尊》是迄今为止所见有关“中国”一词最早记载的青铜器出土文物。根据《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的具体文字,他特别谈到了“国”这一概念,认为土地乃一国之核心。这里的土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泛指,而是指由族群所生长于兹的一方土地。
紧接着,他又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的古文字字形方面阐释了“学”的含义。认为,学与斅(xiào)同义,即觉悟之义,国学亦为国斅。认为,从这个层面来看,所谓国学就是通达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一个智慧体系。
关于国学的构成,他基于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他自己的划分体系:即作为上位概念的“国学”,分别由作为下位概念的“国斅”、“国术”、“国艺”三部分构成。认为,作为狭义的“国斅”,是指国学中主要关乎修心的理论部分,其核心是作为经学哲学之经典的《说文解字》。“国术”是指近代以来学界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学科概括,构成国学中主要关乎修身的实践部分,其当代的代表即是“真源太极”;“国艺”是指国学中主要关乎身心一体、具有美育意味的直观体验部分,其核心是以《诗经》古乐为主的“中华古歌”。
在讲解“国斅”时,他特别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即通过藏传佛教摄类辩经模式对许慎《说文解字》逻辑与认知内在构造的深度揭示,并由此所形成的以汉语、汉字为根基的“说文辩经”系统。
在讲解“国术”时,他还现场即兴为同学们示范演练了真源太极拳、真源太极剑,具体讲解了真源太极拳与一般太极拳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固定的套路招式。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无所不包。认为,“真源太极”就是去掉分别心、回归本然灵明的当下呈现。
在讲解 “国艺”的“中华古歌”时,他现场用洞箫为同学们吹奏并清唱了《乾隆钦定<诗经乐谱全书>》中的《清庙》。《清庙》列在《周颂》之首,属于“美盛德之形容”的庙堂之乐。幽雅的箫声中透出庄严肃穆之感,霎时在同学们的心中生起了对往圣先贤的无限缅怀。
讲座中,张连顺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与长期修习的才艺,为同学们系统精要地诠释并展示了国学理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也因此而获益匪浅。
通过本次讲座,国学社的同学们在理论、实践与美育等方面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作为学科系统之国学的丰富内涵,暨增进了热爱国学的情感,也增添了研习国学、努力为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而培育优秀传统文化学养的信心与力量。
文图提供: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 袁加值 王亮亮 国学社 陈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