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26日,由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协办的“贵州师范大学出土文献及近代文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出土文献及近代文书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举行。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西南大学、凯里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7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和四场分会场讨论,深入交流了观点并达到了学术的目的。大会收到论文共76篇,其中有清水江学论文20篇并设立分会场专场讨论,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贵州大学清水江学研究中心杨军昌教授、马国君教授、张明副教授、研究生韦凯应邀参加会议并提供了会议文章,作了主题发言和讨论。

杨军昌教授作《清水江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绿色利用的民间规约及其形成机理分析——以文斗苗寨契约文书为例》的主题演讲,以清水江文书之文斗苗寨契约文书的实例,就清水江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绿色利用的民间规约的内容与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规约的产生有其系列的形成机理,具体表现为:宗教信仰上的压力、公共事务管理上的民主、生产经营上的约束、道德教化上的诚信清白以及维权上的神判与诉讼等诸多方面。
这些机理在特殊的自然与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下既促成了清水江流域生态保护与资源绿色利用等民族间规约的形成与实践,更促进了流域林业商品经济的萌生与发展以及民族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使得清水江流域不仅成了全国著名的优质木材盛产之区,而且也促使流域成了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的当代人间胜景。其中所展示出的生态保护与资源绿色利用的民间智慧及其实践经验,值得总结与分析。

马国君教授作《清水江流域青山买卖契约类型、蓄禁及管护技术研究》报告。指出:清水江流域青山买卖契约的内容涉及青山买卖原因、青山四至、青山价格、经营权限、蓄禁制度以及林业管护技术等,是人工营林规范管护的重要契约之一。厘清这一契约类型及其所隐含的林业蓄禁制度和知识,对于揭示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繁荣原因、管理技术细则、民族山区传统林业文化遗产内涵有着积极意义。

韦凯作《从人工营林周期探究清水江山林管护文书的分类》汇报。指出:目前整理出版的清水江文书中包含大量以山林管护为内容的文书,全面地反映了林业生产管护的周期过程。但学界对此类文书的研究和整理尚显不足,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以林业生产管护周期为线索,清水江山林管护文书按照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租佃契约、买卖契约、分山契约、官方法令与民间习惯法、其他五大类。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清水江文书中山林管护相关问题的前提基础。
图文: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贵州大学清水江学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