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孙凯)11月4日,阳明学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书院论坛在贵阳孔学堂正式闭幕。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时间里,来自全国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阳明学和书院的理论与文化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大家从阳明学与书院文化、王阳明及其后学的思想与传播、阳明学与地域文化、书院文化与书院历史、书院与儒学传播及地域化、书院文献资料整理、儒学与宋明理学及相关论题,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学术研究探讨,积极推动阳明学与书院的研究与发展。

闭幕式现场
在当天的闭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常新、内蒙古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张金兰、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龚晓康分别以《晚清关中王学的复兴及关学的终结》、《朱熹对张载、程颐心知之学的承继与发展》、《“恶”之缘起、明觉与去除——以王阳明“四句教”为中心的考察》为主题作了发言。

闭幕式现场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齐勇在致辞时表示,广大年轻学者学习阳明学就是要学习其人格的独立、思想的自由。同时,在学习世界各国文明时,更要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齐勇致辞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80余篇,总体来说,在阳明学、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阳明学与书院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议题都作了较为深刻的讨论,对阳明本人的哲学思想,阳明后学的一些人物的具体思想等皆有较为深刻的论述。”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邓国元在总结会议时表示,学者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产生了较好的学术效果,带动了思想学术的发展,不仅代表学者们的研究对以往学界成果的继承,也显示着未来学界在阳明学和书院文化学术研究上可能存在的方向。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邓国元总结论坛成果
论坛期间,阳明学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书院论坛考察团成员还一起前往修文县参观了中国修文阳明文化园。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阳明先生纪念馆、阳明小洞天等地,详细了解王阳明先生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及“龙场悟道”历史,从阳明文化园收集的古籍、摩崖石刻和阳明先生悟道遗址中追寻圣人的脚步,感受阳明文化的深刻内涵。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