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邓国元 王大印 记者 华夏 曾江)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和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主办的“阳明学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书院论坛”近日在贵阳孔学堂召开。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研究员索晓霞,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长江,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强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阳明学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书院论坛召开 通讯员/供图
在开幕式的主题演讲中,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张新民以“王阳明的龙场讲学活动及书院的文化理想”为题,对阳明在龙场期间的讲学活动的内容、思想作了详尽论述,同时也基于阳明在龙场创办的龙岗书院、特别是《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等条规,论述了阳明的思想精神和书院的文化理想,在于从根本上成就每个人的道德理想与价值人格。
在题为“从经学到经学史”的演讲中,深圳大学国学院教授景海峰从“儒学与经学”“经学的范式”“经学的现代书写”等,呈现传统学术从“经学”到“经学史”的发展与转变,强调了近代以来时代的变换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深刻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丁为祥则通过“阳明精神的现代落实”这一论题,认为阳明所代表的心学是宋明理学中最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同时也强调需要从慎独修身、诚意面世、聚德立业等方面,强化阳明学思想精神在现代的落实与转换。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舒大刚围绕“书院建设的当代视角”这一主题,从“建筑形似”“功能近似”“文化神似”等方面讨论了书院建设和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面向。
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中,与会学者围绕王阳明哲学思想、阳明学与书院文化、书院教育与文化传统、宋明理学与儒家文化传统、阳明后学人物与思想、阳明学的地域化与传播、阳明学与其他学派思想关系以及阳明学与现代中国学术等方面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与会学者合影 通讯员/供图
在闭幕主题演讲中,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常新以“晚清关中王学的复兴与关学的终结”为题,以柏景伟和刘古愚为中心,讨论了晚清关中学术在程朱学背景下呈现王学复兴的思想倾向,以及关中学者主动接受西方学术等方面的内容,显示出传统关学走向历史终结的思想现象。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张金兰以“朱熹对张载、程颐心知之学的承继与发展”为题,通过张载、程颐、朱熹有关“心知之学”的具体论述,呈现宋代理学“心知之学”从提出、发展到完成的过程。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龚晓康以“恶之缘起、明觉与去除——以王阳明‘四句教’为中心的考察”为论题,以“恶”之缘起、“恶”之明觉、“恶”之去除等内容,系统讨论了阳明哲学中“恶”的思想与问题。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邓国元作会议总结。他表示,在本次“阳明学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在阳明学、书院文化以及阳明学与书院之间关系等议题都作了较为深刻的讨论,产生了较好的学术效果,带动了阳明学学术研究的发展。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郭齐勇作闭幕致辞,强调从事阳明学以及书院文化研究,应注意阳明学与朱子学、阳明学与船山学思想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此外,郭齐勇从开卷有益、自立权衡、勤谨和缓、掘井及泉四个方面对青年学人提出了殷切希望。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