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晚7点,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阳明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总第619期(2019年第106期)文科讲坛“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开讲。
本次讲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学智教授主讲,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龚晓康博士主持、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张连顺博士评议。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邓国元博士、王玲博士,阳明学院副教授刘凤霞博士,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邓国坤博士等师生百余人参与此次讲座。

在讲座中,张学智教授从两个部分阐述了王阳明心学的思想智慧。第一部分是王阳明的核心学说“致良知”,从如下方面对“致良知”学说进行了解读:一是孟子的“良知”和《大学》的“致知”,阐明了“致良知”思想的来源,特别提到了“龙场悟道”对“致良知”思想形成的巨大作用;二是王阳明与朱熹观点的不同,主张要有反对权威的勇气;三是“我此良知之学从百死千难中得来”,说明了“良知”之学的来之不易;四是“致良知”的两个方面;五是说明了知识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六是王阳明主张对朱熹和陆九渊的综合。第二部分是王阳明学说的特点:知行合一。张学智教授认为,这既包括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合一,同时也包括功夫与本土的合一。
当从各典籍和不同角度对王阳明心学解读之后,张教授提出了自身对学习王阳明心学的建议:一是学习《传习录》,这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著作,并且在研习的过程中也不会感到枯燥;二是看他的人生经历和活动年谱;三是看他在不同阶段的往来文件及公文,从中可以看出他思想变化和思想要义。最后,他告诫每一位研习者必须具备两点:一是必须具备勇于自我革新的精神,打破权威坚定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相信自己。这也是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和要理所在;二是将自我的心路历程与王阳明的经历相结合加以学习,从而使自己得到启发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听完富有条理和独到的讲解之后,同学们就“在王阳明那里是怎样看待恶的”“如何就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字进行理解”“对做情感的解释以及应当如何进行”等问题与张教授展开热烈讨论。张教授认真细致的解答加深了同学们对“致良知”以及“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的理解。
讲座最后,张连顺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龚晓康教授表示,张学智教授今晚是在感冒的情况下给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讲座,真正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做到了“知行合一”。

张学智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哲学史》副主编。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宋明理学、中国现代哲学。专著有《贺麟思想研究》《缁门警训注译》《心学论集》《明代哲学史》《中国儒学史·明代卷》等,译著有《莱布尼兹与儒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篇。
图文: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生 丘丽玲 朱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