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思:阳明学意涵与影响”学术工作坊举办

发布时间: 2020-01-16 浏览次数: 849

    2020113-15日,由河北师范大学主办、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及河北师范大学晏梁学术中心承办的“心之所思:阳明学意涵与影响”学术工作坊在河北师范大学举办。来自河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贵州大学、宁波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坚主持工作坊开幕式。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教授在工作坊开幕致辞中表示,阳明学自诞生以来受到思想界和后世广泛瞩目。阳明学在传播过程中,对晚明清代北方学术发展也有深远影响。晚明清代北方一代大儒孙奇逢、李和颜李学派等皆闻风而兴。河北师范大学历来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先后建立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颜李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打破学科域,重点围绕河北和京津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开展工作,努力开辟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形式和新业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次“心之所思:阳明学意涵与影响”学术工作坊必将对河北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产生重要影响。

    在开幕式后的工作坊研讨中,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教授以“领袖心学”为题、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院长张清教授以“阳明龙场悟道与始论知行合一”为题,先后作工作坊主题发言。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梁世和研究员以“阳明学与儒学的超越性建构”、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馆长武占江教授以“唤醒良知,重振礼仪之邦——王阳明‘理性信仰’的特点与当代价值”、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洪卫研究员以“阳明‘志’、‘意’概念及与诸家‘意论’比较”、宁波大学哲学和国学研究中心邹建锋副教授以“河北地区阳明后学人物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陈山榜副编审以“颜元论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亮副教授以“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释经学意蕴”、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坚副教授以“阳明学与清代民国北方学术”为题进行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进行交流探讨。

    贵州大学张清教授向河北师范大学及本次学术工作坊赠送“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纪念铜牌及由中国文化书院暨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所主办《阳明学刊》(第八辑)、《人文世界》(第七辑)。同时,根据贵州学者研究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工作坊介绍了王阳明与贵州贵阳、与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与弘扬之间的关系。

 

    王阳明1508年贵州龙场悟道乃是阳明一生思想发展最重要的飞跃性转折,也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具震撼性的生命顿悟事件,但其“心即理”思想顿悟发生之地是龙场“阳明玩易窝”而非随后迁居并讲学论道的阳明小洞天“阳明洞”;王阳明150910月到12月,在继第一次拒绝贵州提学副使毛科邀请之后,第二次通过书信往来接受提学副使席书邀请赴贵阳“文明书院”讲学而非“贵阳书院”,从此开始论证和传播“知行合一”思想,从而为晚年“致良知”思想奠定基础;自王阳明在龙场创立“龙冈书院”、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之后,黔地阳明文化脉络一路传承至明清时期“阳明书院”及“贵山书院”,再由清末“贵山书院”改制为“贵州大学堂”并延续至今。

    工作坊闭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周月亮教授对学术研讨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了本次工作坊的学术研讨形式及研讨内涵。会后,工作坊参会专家学者集体参观考察了河北师范大学校史陈列馆。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