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概论》在“学堂在线”上线运行

发布时间: 2020-06-05 浏览次数: 617

    由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共同打造和主讲的大学生通识教育、素质教育课程——《阳明学概论》近日在“学堂在线”上线。本课程由王胜军教授领衔并上线、线下主讲,与廖峰副教授、栾成斌副教授、刘荣茂副教授、邓国元副教授组成团队在线下开展教学。 


线上主讲教师简介

    王胜军(1979-),男,汉族,河北省高邑县人。毕业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执教于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主要从事以宋明理学、书院文化为中心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书院学会理事、贵州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黔学研究院研究员、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及《阳明学刊》、《人文世界》编委等。

    主要讲授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专题》《思想史文献导读》《阳明学概论》《〈礼记〉导读》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已结项)、贵州省社科基金1项(已结项),在《中州学刊》《湖南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清初庙堂理学研究》获贵州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教改论文《论阳明学与新时代大学教育的结合及其意义》获贵州省首届高校教学督导与课堂改革论文三等奖。

 

课程介绍

    课程推介: 管窥中国文化发展脉络和特质,了解王阳明的传奇生平、人格精神及学术内容和特色,学习王阳明为学的功夫,培养情操、完善人格,树立文化自信。

    本课程为贵州大学双一流提升课程。校内讲授时间为每年春、秋两学期(主要在秋季);学生为本科一年级新生,有文、理、工等多种学科(学生自由选择)。

 

    课程效果:

    (1)学生可以基本了解王阳明的生平,认识心学思想,以及王阳明与贵州的关系,拓展其文化素养。
    (2)学生对该课内容及授课教师评价均较高、选课率较高。
    (3)专家评价较好。20161212-16日,教育部专家组到贵州大学审核本科教学工作,重点考察了阳明学院的通识教育实施情况,认为初步实现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课程优势:

    (1)课程针对本科生,具有普及意义、引导意义,适用面宽;

    (2)讲授课程课时数较多,内容细致、全面;

    (3)有相关课程如《〈论语〉导读》、《〈礼记〉导读》、《〈史记〉导读》、《中国教育史》等作为辅助;

    (4)贵州地域文化部分占有一定分量,能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5)突出表现为历史文化的视野,与董平教授哲学思辨式的讲授内容形成鲜明对比;

    (6)主要围绕着王阳明所撰名篇展开讲授;

    (7)年轻教师思路开阔,容易不受既有框架束缚,创新冲动和能力较为突出。


  

线上课程目录

    绪论 前阳明时代的思想演进

        第一节 反身而约:由文本到心性的思想转折 

        第二节 文明重建的呐喊:从韩愈到宋初三先生      

        第三节 内圣外王:两宋时代思想大师的木铎洪音 

        第四节病革临绝:明朝的政治与文化      

    第一章 第一等事:王阳明的早年岁月      

        第一节 云中送子:王阳明的家世、性格和志向      

        第二节 学为圣贤:王阳明的求学之路

        第三节 抗疏救友:王阳明得君行道的挫败      

        第四节 狱中玩易:王阳明对命运的思考 

    第二章 龙场之悟:西南夷域投给思想界的惊雷      

        第一节 艰难岁月:龙场的苦乐生涯 

        第二节 高尚节操:在龙场的出处辞受      

        第三节 生死反思:对圣贤之学理解的飞跃      

    第三章 讲习之乐:书院与王阳明心学的弦歌 

        第一节 龙冈书院:心学祖庭在夷域的诞生      

        第二节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学特质的书院学规        

        第三节 讲习性所乐:王阳明与书院的情缘      

    第四章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的第一次呐喊 

        第一节 三教争鸣:明代之前知行观的追溯      

        第二节 困而学之:“知行合一”的解悟和提出        

        第三节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的内涵        

    第五章 夷夏之别:王阳明《何陋轩记》“文质论”诠解      

        第一节 驱逐胡虏:传统的夷夏之别概说 

        第二节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何陋轩记》、《象祠记》解读    

        第三节 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夷夏观”的实践      

    第六章 文采风流:王阳明《居夷诗》与《瘗旅文》解读      

        第一节 由唐及宋:从韩愈、宋诗说文统 

        第二节 生命的讴歌:王阳明的诗文简说 

        第三节 七情得正:《居夷诗》解读    

        第四节 万物一体:《瘗旅文》解读    

    第七章 再起师道:从韩愈《师说》到王阳明《别三子序》 

        第一节 传道、授业、解惑:宋明时代的师道重建 

        第二节 求孔颜之真趣:《别三子序》解读        

        第三节 师友夹持:王阳明的道师观念及其实践      

    第八章 平藩之悟:王阳明的仁、知、勇与权衡    

        第一节 我辈固当如此:倡大义于国家危难之中      

        第二节 忠、泰之乱:以良知保其操守      

        第三节 揭致良知之教:事功来源于学问 

    第九章 致良知:王阳明哲学思辨的最终形态 

        第一节 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王阳教法之变 

        第二节 造化的精灵:良知的基本内容和特性 

        第三节 致良知:达成圣贤境界的无弊之途      

    第十章 《大学问》:经典诠释的转折        

        第一节 程朱本《大学》简说      

        第二节 王阳明《大学问》解读 

    第十一章 四句教:王阳明教法的总结      

        第一节 “四句教”的由来和内容      

        第二节 “四句教”中“心”的解释 

        第三节 “四句教”中意、知、物的解释 

    第十二章 拔本塞源:王阳明的政治理想        

        第一节 王道理想与霸道世界      

        第二节 《拔本塞源论》与王阳明的理想国      

        第三节 我心光明:王阳明与黑暗现实的最后斗争 

    第十三章 后世风流:阳明学分衍和发展壮大 

        第一节 理学的分派:陆王与程朱争锋      

        第二节 王阳明心学的分派及其流衍 

        第三节 王门末学的流弊和拯救 

    第十四章 黔中遗泽:阳明学与贵州        

        第一节 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第二节 黔中王门形成和流衍      

        第三节 阳明文化在黔中的历史遗存 

    结论 百世之师:海外与近代的阳明学    

        第一节 阳明学在清代结局和复兴

        第二节 民国时期阳明学在的发展

        第三节 大陆阳明学兴盛之局的再现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