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2020年第10期文科讲坛举行

原载:贵州大学新闻网 2020-10-26

发布时间: 2020-10-26 浏览次数: 506

    贵大新闻网讯(溪山融媒中心 学生记者 任浪萍 摄影报道)1023日下午,由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文化书院、阳明学院承办的以“‘工夫的出场与理学修身之道的转进为主题的贵州大学总第641期文科讲坛在东校区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学术委员会人文社科分委会委员陈立胜任主讲人,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张连顺任主持人、龚晓康任评议人。

    陈立胜向现场同学们讲解了工夫的出场:儒家修身之道的转折。在隋代以前的文献中,工夫的用例不及功夫的十分之一。到了唐代,两者等量齐观。宋代以降,工夫则成为较主要的用语。陈立胜借用了司马光、赵概、黄绾的故事介绍了意念的对治已经成为了工夫的重要内容。

    此外,他表示修身的广度、深度均有重大拓展与深化,表现在成为工夫的对象和生死一念成为修炼的对象两部分。其中成为工夫的对象有四种类型:一是藉梦卜学型;二是梦后自责型,以明朝杨翥为例;三是梦中用功型;四是随顺昼夜之道型。

    龚晓康评议说,他个人很感兴趣的话题是,并且在他看来,常人很少去关注意念,没有成为自己的主人,而成为了由意念而导致的感性欲望的奴隶

    最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陈立胜一一作出解答。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