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2020年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年会暨“经典大众化与学术生活化的当代价值与实践”学术研讨活动举行。来自全国著名高校和学术机构的近20位专家学者,对孔学堂学术委员会2020年度学术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并就“经典大众化与学术生活化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学术研讨。

2020年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年会
当日上午,执行主席徐圻对孔学堂学术委员会2020年度学术工作做了报告。他说,2020年度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孔学堂上半年很多既定文化活动未能全面正常开展,下半年全国“疫情”形势好转,各方面工作逐渐复苏步入正轨。一年来,孔学堂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在孔学堂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培育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将继续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把孔学堂学术活动推上新台阶,取得新辉煌。

孔学堂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徐圻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学术委员们对孔学堂2020年度学术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并对2020年学术研究与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学术委员们也对贵州省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重大课题选题进行了评审,听取孔学堂十四五规划基本情况,以及孔学堂书局2021年图书选题相关情况,并分别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此外,专家学者们还围绕“经典大众化与学术生活化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丁为祥
“在孔学堂要干什么?在重塑国人的信仰系统。”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院长、著名关学研究大家丁为祥教授认为,国学一定面对正视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心灵深处最冲撞的问题,否则大家都说高大上的话,信仰是信仰,生活是生活,还是重复读经典、熬鸡汤的老路。
中国人民大学姚新中教授也强调认为,经典大众化与学术生活化的当代价值与实践,一定要能够敏锐抓住当前或者是预测到今后这一段时间所遇到的重大问题,作为儒学守护者,学者们去怎么回应?而不是重复祖先的话语。

贵州大学教授张新民
贵州大学教授张新民表示,需要要有一批人扎扎实实学术研究工作,另外一批人来做转换工作,把高深的学术成果通俗化,通过这个灵魂辐射出去。这就像《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一样,一个属于专家研究,一个属于大众传播,两者并行不悖。
此外,董平、颜炳罡、吴震、朱汉民、景海峰、吴根友、欧阳祯人、詹石窗、胡晓明、陈文新、钱明等专家学者,也分别从国学传播的对象、所讲授的话题、乡村儒学的经验、传播成果的数字化、高端学术平台的建设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不同见解。

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索晓霞
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索晓霞表示,现象上看,贵州展现给外界的是少数民族文化,但往深处追的话,其实传统主流文化和边地少数民族化有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过程。这一块从传播学上研究有内容可做。“贵州为什么是民族团结示范区,是相对稳定和比较安静的一片区域?实际上儒学的影响是非常深入的。”索晓霞说。

草堂前院合影
据悉,孔学堂学术委员会是孔学堂的学术审议机构,自2014年成立至今,在各位学术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切实履行相关职能,极好地为孔学堂研修、交流、出版等学术活动提供了指导、咨询、决策作用,积极促进了孔学堂学术活动健康发展,为孔学堂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毫 图:张杰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