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一行到校调研考察

发布时间: 2020-11-18 浏览次数: 1099

    秋风飒爽,丹桂飘香。20201117日,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一行在贵州大学副校长吴攀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再度到校调研考察并首次到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中国文化书院办公室人员欢迎客人一行到访书院,介绍中国文化书院与贵州书院教育文化发展的文脉传承及近年来书院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素质教育等相关情况。

    在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带领下,林在勇等客人一行先后对《学规》《礼运▪大同篇》石刻、勉学堂等进行参观考察,听取关于贵州大学文化书院创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传承书院文化传统创建书院并为书院文化内涵建设及学术引领、文化交流所作出杰出贡献情况介绍,了解书院学规所体现的学术理念倡导,感受中华文化对天下和谐理想的不懈追求,考察学校及书院在勉学堂开展文化传承与学术交流活动举办概况

    在书院人员研究工作室、研究成果陈列室所在的励道楼,客人一行通过专兼职人员学术成果陈列,了解中国文化书院同时作为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人文社科示范基地,书院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特别是儒学与阳明学、清水江文书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以及通过学校各专业学院及通识教育学院开展专业课及通识课教育情况。

    在合一亭、《重修三书院记》及“洗心”等阳明文化相关石刻前,众人共同对其寓含的“天人合一”“身心合一”“道器合一”“知行合一”及贵州大学校训“明德至善”与“博学笃行”合一的哲理思辨展开交流,了解学校前身“贵山书院”为代表的贵州教育文化深厚历史积累,共同感悟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所形成的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体系及阳明先生成圣成贤抱负悟道成功之后自身的豁然心境。

    当登入涵远读书楼时,客人们首先被映入眼帘的丹黄满架丰富典籍所吸引。在这静谧的丰富藏书之处,学校师生可以登高涵远、潜心研读,启迪智慧、颐养心性,可谓求学探研、扩充胸志之佳所。考察书楼之际,恰逢新近入学的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2020级研究生在《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任课教师袁轶峰副教授带领下进行史料学现场实践教学。客人一行与师生亲切交流,并对正在现场学习实践的同学们予以勉励。

    在崇德室及仁文厅,客人一行听取关于国家领导人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关怀学校发展,莅临书院师生读书会现场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青年学子以先贤为榜样、立志成才、争做中华民族脊梁的情况回顾;了解中外文化名家孔德成先生、陈立夫先生、任继愈先生、羽田孜先生等专为中国文化书院题字题词、题写楹联,对学校及书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给予厚望的情况。

    除考察中国文化书院外,鉴于原国立贵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大夏大学”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客人一行还考察贵州大学校园“大夏路”现状,对再度考察校园所再次体会的校际之间深厚文化渊源感慨不已,对中国文化书院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及相关研究、学术交流及对学校挂靠书院“书法协会”等多个传统文化社团学子,在相关教师指导下利用书院条件实现以文育人留下深刻印象。

     考察结束,林在勇在仁文厅提笔留言“致敬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并在随后特意作词,以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际文化渊源及校际友好交流的敬意:

 

苏武慢·谒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偶入黉门,漫巡学府,记认昔游曾见。花溪未老,矍圃犹新,回首赫然书院。夫子立像赡焉,从祀黔贤,尹珍传典。叹额题旧识,规程铭刻,紫阳遗範。

    冥有道、降任天人,锺情龙场,一念顿开宏远。多士济济,山长惺惺,学在四夷非谰。久矣失官,志存应是邹鲁,能为宪典。况随缘还似,天子经筵初阐。

20201117

 

踏青游·贵州大学寻访大夏大学抗战时期花溪校址

    甲秀城南,十里花溪洲渚。踏旧葉、惜芳轻步。此黔中,有大夏,序庠曾驻。义南渡,衣冠播迁西顾,八岁植培人树。

    校长名谁,须记殒身斯土。共国难、自强天助。只遗言,垂不朽,闻如金鼓。苍劲处,千百士人风度,精神立像应铸。

20201117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 研究生助理 曾育仁 图:张洪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