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今言: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阅读《颜氏家训》

发布时间: 2021-01-29 浏览次数: 261

  

作者简介:

    黄今言,著名历史学家,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艳国教授博学精思,研究儒家经典久负盛名。曾出版《家训选读》《家训辑览》,主编大型丛书《中华智慧集萃》等,均获得好评。2004年后他承担了多项有关儒学方面的国家课题,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儒藏》整理与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儒藏》精华编”,完成其中的子项目“礼部之属”,出版了《〈儒藏〉精华编》第197册;近期还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文化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这部即将付梓的《〈颜氏家训〉精华提要》,便是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这是一部内容丰硕、雅俗共赏的力作。拜读之后,异常欣喜! 

    《〈颜氏家训〉精华提要》的写作体例,别开生面,富有创意。全书分提要、纲目、注释、大意等四个板块。“提要”写在每篇之前,就全篇的思想内容、关键知识点,钩玄摘要,近乎读书札记或小论文,使人便于掌握全貌。“纲目”是依据每节的中心思想,拟定的小标题,突出该节的核心思想和重点话题。共计二十篇设有250个小标题,使读者易于得其要领。“注释”是在每节原文之后,所做的解释,对字词疑难问题,进行扼要的解读和标识,从中一窥颜之推在那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大意”乃设在每节注释之后,类似传统的古文翻译,但非单纯的就古文,说今意,而是在意境上高于通常的古文翻译。作者采用这种体例和构架,旨在使读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对原著有导读作用,也便于表达他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与以往学术界对历代名著采取题解、原文、注释、译文的体例有实质区别,是对以往体例的创新和发展。 

    《〈颜氏家训〉精华提要》,贵在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工作目标与导向明确,富有鲜明的优势和特色。 

    其一,运用通俗语言分节列目阐述《颜氏家训》的思想理念。古文深奥,难于读懂。为了方便读者,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采用通俗文字列举纲目的方法,阐述原著的精髓和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子”篇提要中,依据颜之推思想强调:对子女的教育要从早抓起,优生优育,最好从胎教开始;教育子女的最好办法是严要求,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要在家庭教育中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是非正义感激励子女,从小立志报国,在人生行程中走正道,使子女知礼仪,守规矩,高度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在“治家”篇的提要中,强调家庭治理得好坏,关键在家长。家长要在做好表率的同时,对家庭成员,尤其是要对子女提出严格要求。譬如:夫妻、兄弟、子女要坚守伦理;治家如治国,要有规范规矩,有章法可循;要乐善好施,勤劳俭朴;治家之要,是抓住生计本业,不失农桑;要遵守礼制,正确处理婚姻关系等,努力使家庭协调和谐。在“勉学”篇提要中强调,学习是人生的要事,人们成就事业,离不开学习;学习目的是掌握知识和本领,提升人的品行,修身立德;学习方法要遵守规律,循序渐进,学与思结合,博与约结合;学习内容要博采众长,明辨真伪;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此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方便读者,除在“提要”中对各篇主要思想进行通俗阐述之外,作者还费心良苦,用了很大力气,在每篇之下,分节列目,如“涉务”篇的纲目是:一、人性有长短厚薄,关键在于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二、学贵实用,经世应务而已。三、人可以虚弱到“指马为虎”,但世风一定要刚健向上。四、贵谷务本,食为民天;不知农事之艰,何以知家事国家之难?五、恶德之人,能避他多远就避多远。“养生”篇的纲目为:一、得道成仙,可遇而不可求;科学养生,就可延年益寿。二、养生必须内外兼修。三、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篇下设目,类皆如此。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平白畅晓的表达方式,勾勒、提炼颜之推思想,这就更为有助于读者明白《颜氏家训》的内容和要点,领略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当然,这也有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其二,开拓创新将《颜氏家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去粗取精,挖掘、补充其新的思想成分。例如:“慕贤”篇讲的贤人、能人、人才是泰伯、周公等历史人物。作者依颜之推思想,在提要中强调:治国之要,惟在得人。人要有才,更要有德;在才能与道德之间,德更为重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史经验证明,得贤者昌,失贤者亡。任贤则国治,用不肖则国乱。所以要树立知贤、尊贤、敬贤、追贤的思想,充分发挥人才、贤能者的作用。同时,也要“见贤思齐”,不断向历史上和身边的贤能看齐,以便增长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为家庭、为国家贡献力量。“文章”篇是讲文章的体裁、功用、写作方法、欣赏旨趣和学术批评等。作者在提要中依据颜之推思想,在阐述了文章的本质之后强调:“文章千古事”,不可不慎。要以文载道,书写道德文章。这就是说:文章要立足于教化和教育功效;要把德放在首位,体现作文者的道德水准;要符合义理的要求,准确地表达义理;要文字畅达,因文会意,克服文风时弊等。这些论述使人一目了然。此外,作者在“注释”中,对人物、事件、典章、制度、名物、风俗、节会、书籍、思想概念、异体字等进行了扼要解读,力求简易、通俗、准确,也有少量校勘信息纳入,注音采用直音法,既便于普通读者,也有古韵之感。写作“大意”板块时,作者将本节的内容还原到当时的谈话场景和语境,根据谈话的主题思想,准确把握谈话指向,挖掘、补充、完善其话里话外的意思,将颜之推要表达的思想完整地揭示出来,注入新的元素。这些都殊为不易。这不仅丰富了《颜氏家训》的思想意境和品位,而且也能更好地使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其三,坚守方向将《颜氏家训》教条转化为当今的行为标准。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古为今用,将跨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观点通化成现代人们的理想追求和行为习惯。例如:“风操”篇反复谈论的是避讳、称谓、丧礼、孝道等。作者在本篇提要中,依据颜之推思想强调:风操是风范、操守的合称。社会风气和人的品德,各个时期会有变化。但遵守社会规范,操守好的德行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只有遵守社会规范,健全人身修养,提升道德层次,家庭才能幸福,社会才守礼有序。好的社会风尚和人格,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坚守修身之道,齐家之要,治理准则和平天下的理想,使社会形成好的风尚,符合时代要求。“止足”篇谈论的是欲望、谦卑、职位等。作者在“提要”中强调:涨欲有风险,止足有益处。止足,则无贪。人对自己的欲望当设限度,知足止欲,要建立节制机制,减少过高欲望。要正确对待财富、地位和权势。如果欲望膨胀,不知满足和节制,就会走向追求的反面,招来祸害。要以历史为借鉴警示自己。这些对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培育正确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规范行为标准,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张艳国著,《<颜氏家训>精华提要》,人民出版社,202011月版。

  

    《〈颜氏家训〉精华提要》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社会化,因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颜氏家训》是我国传统社会的第一部家训典籍。它在隋代成书后,历代传抄刻印不绝。对它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多。如清代的赵曦明、卢文弨、段玉裁等,当代的周祖模、缪钺还著有《颜之推评传》《颜之推年谱》,成就斐然。就注释而言,今人就出版了多种注本,如王利器的《颜氏家训集解》,喻学诗、舒怀的《〈颜氏家训〉译注》,庄辉明、章义和的《颜氏家训译注》等,含金量高,成果丰满。但这些著作,学术性很强,主要是给专家看的,读者面毕竟有限。而这部《〈颜氏家训〉精华提要》,在不失学术性的同时,由于注重到它的大众化、社会化,阅读群众将会更广,更具有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长期以来引人注目的《颜氏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和其他优秀文化内容一样,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积淀着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质和神韵。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颜氏家训〉精华提要》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它的出版,将更有助于广大群众吸收民族智慧,接受好的美德,提升自身素质,使社会形成好的风尚;更有助于弘扬讲仁义、守诚信、崇节俭、重孝道的思想意识;也更有助于在新形势下激活传统文化,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它的出版,对延续和发展当代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现实意义。这是一部既有学术性,也是可读性较强的好书,值得阅读和家庭收藏。 

    最后要说的是,作者张艳国教授,治学甚勤。他身为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行政工作繁忙,教学任务也重。但艳国同志“八小时外”,奋力拼搏,白天上班,努力做好本职日常工作;晚上,主要是双休息、节假日做学问。这种视学术如生命的精神,令人敬佩! 

    是为序。

  

本文系《<颜氏家训>精华提要》序言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