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冈书院的历史过往

发布时间: 2021-03-10 浏览次数: 936


图文作者:李半知

 

    龙冈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古名龙场)龙冈山阳明洞上方,是王阳明先生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谪居龙场时所创办。

    据阳明先生《龙冈新构》记载:诸夷以予穴居颇阴湿,请构小庐。欣然趋事,不月而成。诸生闻之,亦皆来集,请名龙冈书院,其轩曰何陋

    也就是说,龙冈书院是当地少数民族人民觉得阳明先生居住的山洞阴暗潮湿,主动提出帮他修建的。建成后,往来求学问道的学生们聚集于此,祝贺先生乔迁新居。其中一人提议把新建成的房屋,命名为龙冈书院。阳明先生对此提议表示赞同,于是才有了龙冈书院。旁边的小屋起名叫何陋轩

    那么,刚刚落成的龙冈书院是什么样子,有多大,环境怎么样呢?

    先来看看王阳明《龙冈新构》诗。

    其一:凿巘薙林条,小构自成趣。开窗入远峰,架扉出深树。墟寨俯逶迤,竹木互蒙翳。畦蔬稍溉锄,花药颇杂莳。宴适岂专予,来者得同憩。轮奂非致美,毋令易倾敝。

    其二:营巢乘田隙,洽旬始苟完。初心待风雨,落成还美观。锄荒既开径,拓樊亦理园。低檐避松偃,疏土行竹根。勿剪墙下棘,束列因可藩。莫撷林间萝,蒙笼覆云轩。素缺农圃学,因兹得深论。毋为轻鄙事,吾道固斯存。

    诗中明确记载,开窗入远峰,架扉出深树。墟寨俯逶迤,竹木互蒙翳。说明龙冈书院的位置很好,打开窗户就可以看见远山,可以看见山下的村寨和蜿蜓曲折的道路、山脉、河流,眼前是树木、竹林互相遮蔽、互相覆盖的场景。

    从营巢乘田隙,洽旬始苟完来看,房屋是当地人乘农闲的时间帮王阳明修建的,刚好用了10天时间。对于王阳明来说,是初心待风雨,落成还美观。他以为只要能遮风挡雨就行了,没想到修好后竟然如此高大美观,早超出了他的期望值。在这里他说到了初心,这个初心,是指最初的想法和愿望

    “锄荒既开径,拓樊亦理园。低檐避松偃,疏土行竹根。勿剪墙下棘,束列因可藩。莫撷林间萝,蒙笼覆云轩。在房屋旁边开辟一条小道,墙下的荆棘不用修剪,直接理顺扎好就可以当篱笆;林间的藤萝也可顺势引导其覆盖在何陋轩上,当成绿化。这些都充分说明,龙冈书院四周非常原生态

    从宴适岂专予,来者得同憩来看,除了王阳明及其身边的王祥、王贵、蛮奴以外,来者都可以同憩,则说明房屋很大、很宽敞。

    龙冈书院既是阳明先生谪居龙场时的,也是他讲学布道的场所。但在王阳明先生离开龙场后,龙冈书院一度无人打理,破坏严重。

    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巡抚贵州监察御史赵锦重建,仍题匾为龙冈书院。再毁,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贵州布政使陈德荣、学政邹一桂和修文知县王肯谷再次重建。乾隆年间(具体时间未见记载,约公元1786年前后,待考),陕西人秦睿以进士出身,被任命为修文知县。秦睿喜欢研究和宣讲理学,而当时龙冈书院已经荒废。秦睿便捐出自己的养廉钱,率当地绅士和民众进行培修重建,并在书院立训示十六条。每逢赶集的日子,便聚集苗民开展讲学。秦睿离开修文的时候,龙冈书院的重建工程尚未完工。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四川人宋铎出任修文知县。在前任知县秦睿建龙冈书院未完工的基础上,宋铎又捐出自己的养廉钱续建并完工,还捐了膏火费请老师在书院为地方子弟讲学。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浙江人张镛对龙冈书院进行了补修。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修文知县李于垣对龙冈书院进行了维修,并购置了田产,收入作为管理龙冈书院和祭祀阳明先生的费用,还倡导建王文成公祠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贵州巡抚乔用迁、按察使吴振棫、布政使司罗绕典、修文知县许大纶等,对龙冈书院进行维修改建,更名为王文成公祠,并邀请时任职贵州的一些官员一起,节选王阳明诗文书写、刻碑,由许大纶嵌于何陋轩及王文成公祠序厅(亦名文成宫)内墙。

    后历经咸丰、光绪、民国年间多次维修增补,形成了以享堂、文成宫、仓圣宫、元气亭为一体的四合院。1979年后,修文县人民政府又多次对其进行了维修维护,使其昔日面貌得以存续。

    王文成公祠大门正面对联为: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其义概括总结阳明先生谪居龙场三年,在古洞深山安贫乐道,一宵觉悟后,是内圣外王的文武全才。

    侧面为对联为:十三郡人文,此为根本;五百年道统,得所师承。意思是贵州的人文肇启,龙冈山(意指阳明心学)是根本;自周敦颐开始,大约500年来的道统,王阳明成了集大成者。由于贵州建省之前,中国只有12个省,贵州省建立后,就是第13个省。故以十三郡借指贵州。

    两幅对联及王文成公祠石匾均为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贵州布政使司罗绕典所书。

    王文成公祠享堂中原有神龛,塑王阳明身着朝服,手执朝笏的木框泥塑彩绘大像,后被毁,今有纯铜坐像一尊;享堂上悬 “大启文明”“象山并峙”“化启遐陬等牌匾。元气亭则悬挂有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修文知县李崇畯所题培养元气木匾一块。享堂右侧,有李崇畯光绪二年(公元1876)所题《修文龙冈书院讲堂题额后跋》石碑一通。文曰:黔中之有书院,自龙冈始也;龙冈之有书院,自王阳明先生始也。先生示诸生句云:改课讲题非我事,研几悟道是何人。又教条四事: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噫!先生之所以为学与所以为教,尽此缘由也……”

    其实,早在元代,贵州就有书院。然而在李崇畯看来,贵州真正意义上的书院,或者说真正开教化之风、影响士民的是从龙冈书院开始,足见其对龙冈书院价值、地位的推崇。

    岁月更替,春去秋来。王文成公祠(龙冈书院旧址)历经多次维修维护,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仍然矗立于龙冈山之巅。而如今的龙冈书院,则是2018年在龙冈山下易地重建而成。中轴线式仿古建筑,大门龙冈书院四字为集阳明先生书法,由于是集字,不是先生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裂痕较为明显;院内相应的门楣上有匾额,无序、无记、无跋、无楹联,权为研修、讲学去处是也。

 

作者简介

    李半知,本名李小龙,现任贵阳市修文县文联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理事,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会长,贵州龙场王阳明研究院院长,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