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亢世勇教授主讲贵州大学2021年第16期“文科讲坛”

发布时间: 2021-04-27 浏览次数: 339

    2021年4月26日上午,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国文化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2021年第16期“文科讲坛”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鲁东大学亢世勇教授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讲授了“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原则的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以《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为例”。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谭德兴教授主持,文学与传媒学院吴畏教授、明茂修教授等及文学与传媒学院百余硕士生、本科生听取了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长江在中国文化书院仁文厅与亢世勇教授亲切会面交流,陪同亢教授参观中国文化书院文化环境。

谭德兴教授向在场同学介绍了亢世勇教授的专业研究方向及本次讲座的相关背景。《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利用融媒体整合信息资源、处理语言信息等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融媒体词典,《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提高了信息的精细度,其本质特征是融合,包括媒体的融合、编纂者与用户之间的融合、辞书与相关资源的融合三部分。

亢世勇教授以《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为例,从不同的方面阐述学习词典编纂理论,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开放互动”是词典编纂的发展方向,适合用户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讲座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亢教授肯定前辈学者在辞书学界的努力,指出《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正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一些现代因素,面向计算机语言信息处理重点进行研究。国家语委科研中心汉语辞书研究中心主持该系列词典编纂工作,现已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与一般学习词典相同,其语言要尽量要严谨、规范、准确,要坚持够用为重、实用为善的原则。不同的是,该词典计划开发为融媒体词典,希望力求融入数字化环境,打破传统纸质词典篇幅和形式单一的局限。纸质词典、APP应用与网站等载体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第二部分中,亢教授讲述关于实现学习词典“以用户为中心”原则的有效途径。《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从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内向型学习词典做起,借鉴现代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突出语用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努力打造精品汉语学习词典。紧扣学生学习的需要,把人教版的两套教材和其他相关性教材数字化,提供丰富的汉语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关标注,全面展示词语的语法、语义、语用信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是学习词典编集的普遍要求,以用户为中心就是适合用户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要坚持适用为上原则,选词、规模、注音都以满足学习者需要为前提。释义要通俗易懂,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讲座最后内容涉及《当代汉语学习词典》重视整合各类资源整合,提高词典信息的精确度。词典包含选词立目、注音、释义、例句、典故、文化等内容,其中除了文字材料外,还有插图、小视频、音频等资源。选词立目、注音、词语释义、语法等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是词典的优势所在。了解词义来源,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显示词义规律等努力,也可以使词典的信息更加精细化,使释义更接近文本,更便于学生理解。

 

谭德兴教授在总结中认为,《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借鉴现代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其创新性和时代性,打造出精品的汉语学习词典,推进汉语融媒体词典的发展。同时,他高度赞扬了亢世勇教授在词典编纂和辞书学方向不断钻研的精神,对亢世勇教授丰富的研究成果表示敬意并感谢亢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在讲座结束后,亢世勇教授与现场听讲教师及研究生同学们在中国文化书院大门前合影留念。

 

    亢世勇,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鲁东大学国家一流专业汉语言专业负责人。现为鲁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语委科研中心汉语辞书研究中心主任,鲁东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负责人、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学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术带头人,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高校对外交流协会副会长。获得科研奖励多项,出版专著《汉语数据库建设及其应用》《辞书编纂现代化研究》《最新流行语词典》《辞海(新词语部分)》等,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

 

文图:文学与传媒学院 魏梦 宋国富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