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陈静研究员主讲贵州大学文科讲坛

发布时间: 2021-06-11 浏览次数: 353

    为落实学校文科振兴工作,进一步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活跃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气氛、繁荣学术交流、开阔师生视野、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2021610日晚,贵州大学2021年第32期(总第714期)文科讲坛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开讲。此次文科讲坛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文化书院、阳明学院承办。

    本次讲坛主题为“《淮南子》的思想矛盾与秦汉之际的思想融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静主讲。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龚晓康教授主持,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文化书院、体育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陈静研究员围绕主题,从《淮南子》的文本出发详细介绍了《淮南子》的具体文本内容,如《原道训》《真俶训》《天文训》《地形训》《时则训》《主术训》《兵略训》和《精神训》等。同时,按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再到“儒道互补”的思想演化路径进行深入讲解。 

    认为《淮南子》中看似矛盾的思想,不能简单归于各种思想的汇聚与杂陈,而在本质上体现了自先秦以来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综合趋势。她以“百家语例”进行论证说明,提出百家是“不该不徧”的。从百家争鸣到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最后归于儒道为主流,整个过程反映了秦汉之际的思想融合。

    在价值立场、人性论和宇宙论上,儒家和道家是有明显理论差别的。儒家肯定和赞美仁义,道家则批评和贬低仁义;儒家以善恶论人性,道家则以真伪论人性;儒家是宇宙构成论,道家则是宇宙生成论。随着思想的融合发展,儒道也由原来的相互抗争逐渐转向最终形成“儒道互补”的局面。“儒道互补”补的是什么,是“不同存在状态的互补”。而《淮南子》中的思想矛盾,就在于不能贯通儒道。

 

    讲座尾声,在场师生就相关问题与陈静研究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龚晓康教授作了总结并代表大家对陈静研究员的授课表示衷心的感谢,认为本次讲座非常精彩,使人深受启发又引人深思。陈静研究员熟知经典、工夫深厚又善于超越文本进行精干提炼。同时,还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怀,言说平实,见解独特。

    讲座结束后,陈静研究员与现场听讲老师合影留念。

 

文图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吴化文 张仁秀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