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召开 贵州大学张明副教授应邀参加

发布时间: 2021-06-26 浏览次数: 736

     617日,“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古籍保护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以及贵州省民宗委、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省图书馆、贵州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阳学院、安顺学院、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遵义市图书馆、荔波县档案馆等相关机构60余位专家参加。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张明应邀参加了会议。

    617日上午,“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大会”在贵州民族大学思雅图书馆进行。国家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省民宗委、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复旦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云南省图书馆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等致辞或作主题报告。

 

    据介绍,贵州民族大学早在2014年就与“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共同申报并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2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之一。2015年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古籍修复中心”,2016年成立贵州民族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目前,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有汉文古籍37千余册,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献资料约5万余册(件),地方文献资料5万余册(件),3部水文古籍在去年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修复古籍、契约等古旧文献37800余页,为省内外培训古籍普查、编目、鉴定、整理等人才500余人次。

    “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后,还将设立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古籍修复与技艺传习中心”“基于GIS的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数据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贵州民族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等机构。

    17日上午,“古籍保护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主题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名誉院长杨玉良、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云南省图书馆馆长马云川分别围绕《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漫谈与实践》《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保护好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优秀文化典籍——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作主题发言。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光辉主持报告会。

    17日下午,研讨会在“文澜阁”《四库全书》抗战寄存地——贵阳市六冲关地母洞遗址“文澜院”继续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中国民族图书馆馆长吴贵飙主持研讨会。

 

    南开大学公共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徐建华教授在发言中希望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能够牵头成立西南几个省份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保护联盟,担当起应有的责任感;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蒙爱军教授介绍了省文史馆围绕贵州文献研究与出版所做的相关工作,指出文史馆正在进行与“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同时期的“浙大西迁”之调研,希望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今后能与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在贵州少数民族文献及碑刻文献整理研究方面开展合作。

    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杨小明指出“十四五”期间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将整合全省的民族古籍资源,实现贵州民族古籍全部收录数据库,围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收录100篇文章,拍摄制作100个少数民族古籍的释读视频,让民族古籍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带动贵州文旅事业的发展。此外,还要从影印出版、整理出版、系列出版三个方面提高贵州民族古籍的出版质量。

     贵州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钟海珍表示对自己能够深度参与文澜院项目感到十分荣幸,并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贵州中医院大学图书馆原馆长王华南简要介绍了贵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中医古籍保护事业中所做的主要贡献,并对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的成立给予厚望;贵州民族大学水书文化研究院潘朝霖研究员对一直以来支持其开展水书古籍保护事业的各方表示感谢,就水书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项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历史系副主任郭国庆指出少数民族文化在贵州的汉文典籍中记载较少,要重视少数民族古籍中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字记载;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光辉高度称赞贵州民族大学领导对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的高度重视,期望复旦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以及贵州民族大学能够成立古籍保护联盟,共同谋划古籍保护学科的向前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接励对贵州民族大学成立古籍保护研究院表示热烈祝贺,强调人才培养是古籍保护研究院的重中之重;安顺学院张立新副教授以自己的治学经历指出要重视贵州地方志中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分类的问题。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力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中校对官被罚的事例为例,强调古人修史的不易,并扩展谈论到今天的古籍保护事业需要继承先人治学的严谨;四川师范大学祝童博士提出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应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如可将清水江文书、贵州少数民族古籍、贵州碑刻拓本作为研究的侧重点,重点培养该领域的古籍保护人才。

     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王尧礼指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将与贵州民族大学继续开展贵州地方文献的整理合作,要进一步加强贵州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尤其是挖掘贵州在明代建省之前地方志中关于贵州的文字记载;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罗丽丽表示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愿与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共同推动贵州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牟昆昊指出现有的古籍定级标准应增加古籍用纸的份量,并向中科院院士、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名誉院长杨玉良请教如何用科学检测的手段确定古籍用纸的精准年代。杨玉良院士针对此问题作出了精彩的回答。杨院士指出,当前的科学技术在检测古籍用纸的精准时代时往往误差较大,常用的碳14测年法因纸张的检测量太少,不能很好的应用,必须运用新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比如可以通过研究纸张表面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的方法来确定古籍用纸的精准年代。

    贵州著名私人典籍文献收藏家舒奇峰以抗战时期贵州收藏家不顾生命危险保护珍稀文献的事例为例,激励在座同仁参与古籍保护事业的热情;遵义市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朱纯洁指出古籍保护不仅只是对其载体的保护,要进一步加强对古籍内容的研究和利用;安顺学院副研究馆员蔡伟指出传承文献是出土文献的研究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承文献的保护与利用。

    贵州大学张明副教授简要介绍了贵州清水江文书整理保护的基本概况,就清水江文书的形成与发布、发现与规模、内容与分类以及目前清水江研究整理与研究等情况进行了报告。认为清水江文书是贵州宝贵的文化瑰宝,反映了清水江流域苗、侗等世居民族的民族语言习惯,对今天贵州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会议专家进行了点评并一致认为清水江文书具有数量庞大、归户性强、民族特色鲜明等特点,值得大力保护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民族图书馆馆长吴贵飙最后进行总结发言,指出贵州民族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的成立将开启贵州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的新纪元,希望在座专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古籍保护事业的向前发展。 

 

文:贵州民族大学 刘汝诺 唐亚 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贵州民族大学 王令兰 罗军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