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崔延强教授主讲贵州大学文科讲坛

发布时间: 2021-07-05 浏览次数: 375

    为落实学校文科振兴工作,进一步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202173日上午,贵州大学2021年第38期(总第720期)文科讲坛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七讲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开讲。本次讲座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文化书院承办。

此次讲座题目为“快乐是幸福的全部意义——伊壁鸠鲁哲学再诠释”,由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教授主讲。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陶渝苏教授主持,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部分师生及校内外听众参加了本次讲座。

围绕主题,崔延强教授从“哲学是一种心灵治疗术——伊壁鸠鲁的哲学观”“一切感觉都是真的——伊壁鸠鲁的准则学”“ 原子与虚空——伊壁鸠鲁的机械论世界观”“快乐是幸福的全部意义——伊壁鸠鲁的哲人理想”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崔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由于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主流思想影响,伊壁鸠鲁是一个“被遮蔽的古代思想家”。现在的研究证明,伊壁鸠鲁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为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而呐喊,放逐神学目的论,把宇宙还原为机械的原子运动,倡导幸福的全部意义在于心灵的宁静。由他开创的伊壁鸠鲁主义,更是奠定了17世纪科学革命的哲学基础。因此,必须重新认识伊壁鸠鲁的重要影响。在此,崔教授还介绍了有关伊壁鸠鲁的文献研究情况,强调“一手文献”的重要性。

崔教授根据其翻译的第一手文献和相关研究指出,就伊壁鸠鲁的哲学观来讲,他的自然哲学是祛除心灵不安的良药。人类灵魂最主要的烦扰源于人们相信天体是有福的和不朽的、对某种持续不断的神奇可怕的力量的永久期待即对死亡的恐惧、空洞的命题和武断的法则。这也是灵魂疾病的三大症状。逻辑学无助于心灵的宁静,而哲学则带来新的解释世界的原则。它告诉我们要与清楚的经验或现象保持一致,以多种可能的方式解释非显明之物。这表现出了哲学的心灵治疗效果。

谈到伊壁鸠鲁的准则学,崔教授首先指出准则学是关乎标准、本原和元素的知识。在伊壁鸠鲁看来,感觉、前识和感受就是真理的标准。感知活动的实在性,使感觉的真理性得以确信。在伊壁鸠鲁的机械论世界观中,则重点介绍其关于原子和虚空的看法,涉及到物体和虚空是万物的本性,即万物是由物体和虚空构成的、物体的属性是不可分离的、原子运动具有等速性、灵魂是一种精细的物质等问题。

讲座最后讨论伊壁鸠鲁的哲人理想问题。崔教授认为,伊壁鸠鲁派的哲人理想在于快乐地活着、快乐地“做”哲学。快乐是幸福的本原和目的,是天生的和第一位的善。同时,快乐在本质上等于德性,二者须臾不离。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快乐都是值得选择的,哲人的快乐需要“慎思”,即通过一种清醒的理性活动来分析利弊得失,做出恰当选择,“慎思”是所有理性活动的本原和最大的善。并且,哲人的快乐亦需要友爱养护,而友爱也需要以一定的财富为基础。伊壁鸠鲁主张的哲人的快乐,最后在于解除对死亡的恐惧,在于破除必然性的神话,把幸福交给自己。因此,他提出活在当下即为幸福。概括言之,伊壁鸠鲁是西方哲学史上力主与命运抗争、为意志自由辩护、为个体行为负责的第一人。

讲座尾声,在场师生就相关问题与崔教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陶渝苏教授做了总结发言。讲座结束后,崔延强教授与现场部分师生在中国文化书院前合影留念。

崔延强,山东青岛人。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师从著名哲学家苗立田先生,获哲学博士学位。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首批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人选。长期致力于希腊罗马哲学、大学思想史、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翻译出版《皮浪学说概要》《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五卷)以及海斯汀•拉施达尔《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三卷本)等,出版专著《论存疑(epoche)——希腊怀疑主义新探》《正义与逻各斯——希腊人的价值理想》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希腊化哲学研究及经典译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科学战线》《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学报》《中国高等教育》《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学术月刊》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发表论文40余篇。获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一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文字: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吴化文 图: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李卓然 审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郭晓林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