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发布时间: 2021-07-14 浏览次数: 228

    2021年7月8日,《社会科学报》第4版“国内信息”刊载学术资讯: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对6月17日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文化书院、阳明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文科讲坛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第六讲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617日,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文化书院、阳明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文科讲坛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第六讲在贵州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单继刚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成”的讲座。

    单继刚从马克思、恩格斯原著文本解读及其中文翻译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存在”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加以解读,在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欧洲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比较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成来展开探讨。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存在和为什么要“中国化”的问题,他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早期的思想呈现、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现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变迁,从人民立场、历史决定论、唯物辩证法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