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乡土中国!百余名专家在贵阳研讨敦煌、徽州和清水江文书

发布时间: 2021-10-18 浏览次数: 219

    1016日至17日,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百年经验总结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举行。研讨会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主办,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相关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相关学术主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和交流。

    敦煌文书、徽州文书和清水江文书是百年来在中国学术史上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深远国际影响的民间文书,此次学术活动备受关注。研讨会收到近70家省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杂志社等单位的等80余篇高质量论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等70余家省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杂志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代表参会。

    2021年,贵州学术界隆重推出《清水江文书系列·天柱文书考释》42册,共千万余字,可谓清水江文库系列成果的重要之年。清水江文书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乃是继敦煌文书、徽州文书后的又一重要文书系统,已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贵州大学副校长陈祥盛说。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分享了自己关注清水江文书的缘起。他说,清水江文书表面上是一份份的文书,但后面其实是一个个乡民的生活世界,对于地方经验如何上升为国家经验有着很多研究的空间,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祖武,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荫贵,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道彬,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宝玉,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徐晓光等五位嘉宾,分别作了主旨报告,畅谈自己对于地方文献、敦煌文书、徽州文书及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心得。陈祖武说,以前只知道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困难,经过这两天的了解,发现困难其实远比想象的艰难得多,同样的道理,敦煌文书、徽州文书的研究各有艰辛。正因如此,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更加值得祝贺。

    “三大文书虽出自不同的地域,发现、挖掘、整理研究的历史也各有不同,但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遗产资源,对研究文书所记载的时代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研究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意义重大。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索晓霞表示,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分享各自整理与研究的宝贵经验,积极推动着中国文书研究。

    分组讨论中,与会人员分别就清水江学的界定、范畴与意义”“中国徽州文书的抢救清水江流域苗族传统文化对森林生态的维护作用”“西汉敦煌郡玉门关和阳关的设置等议题进行分享和讨论。


原载:贵阳网2021-10-18 作者: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辉

信息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