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巨擘情系母校——贵州大学杰出校友、著名历史学家陈祖武关怀学校建设发展

发布时间: 2021-10-29 浏览次数: 918

    作为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贵州大学是我的母校,贵州更是自己的家乡,自己将时刻关注贵州的发展、母校的发展。在贵州大学的学科建设上,我希望在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规划《中国学案史》选修课,引导学生们做学问。”1018日,陈祖武在返校之际如是说道。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所长、著名历史学家陈祖武先生,194310月出生于贵州贵阳,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治学专攻清代学术史,代表著作有《清初学术思辨录》《清儒学术拾零》《中国学案史》《乾嘉学术编年》《乾嘉学派研究》《清代学术源流》《清代学者象传校补》《清代学林举隅》等;主张学术研究旨在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做贡献,主张做人、做学问、做事情相统一。

 

母校的关怀者——古稀之年到访母校

    “见贤思齐焉 任重而道远 恭录孔子教言以与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诸先进共勉。陈祖武在寓意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的书院仁文厅提笔留言。

    1015日,陈祖武到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陪同陈祖武先生考察书院,并就学校发展变化、书院文化建设、相关学术研究等畅叙交流。

    陈祖武先生考察书院内外文化环境,参观书院孔子铜像、贵州教育文化鼻祖尹珍先生塑像、贵州大学前身贵山书院石刻及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孔德成先生所亲笔题写书院院名与楹联,参观勉学堂、励道楼、合一亭、崇德室、仁文厅等处相关文化设施及孔子圣迹图等文化陈列。

    畅叙交流中,陈祖武先生深情回顾在校就读期间的学习、生活情景,追忆学校学术大师、历史系教授张振珮先生等业师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及其所奠定的深厚历史文化积累与学术传统。与张新民先生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书院的承载与彰显,就当代学术经典名著张振珮先生所著《史通笺注》等的编撰与修订、巨大学术价值,就张新民先生所主持国家重大课题及其成果清水江文书研究系列《天柱文书》影印版、考释版等进行深入交流。

 

学术的耕耘者——与百余名专家共议敦煌、徽州和清水江文书

    尽管即将步入耄耋之年,陈祖武依然坚守紧跟时代前沿,深耕学术厚土的理念,他认为,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一项自己热爱的事业,就一定会做出成绩来。

    1016日,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百年经验总结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举行,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祥盛,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索晓霞,省委宣传部社科办主任钟西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历史所原所长陈祖武等出席开幕式。在两天的时间内围绕百年来敦煌文书、徽州文书的整理与研究经验,以及贵州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的关系进行研讨。

    陈祖武作主旨报告,畅谈自己对于地方文献、敦煌文书、徽州文书及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心得。陈祖武说,以前只知道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困难,经过这两天的了解,发现困难其实远远比想象的艰难得多,同样的道理,敦煌文书、徽州文书的研究各有艰辛。正因如此,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更加值得祝贺。

    在分组讨论中,陈祖武同与会人员分别就清水江学的界定、范畴与意义”“中国徽州文书的抢救”“清水江流域苗族传统文化对森林生态的维护作用”“西汉敦煌郡玉门关和阳关的设置等议题进行分享和讨论。

 

理想的播种者——近万册珍贵书籍悉数捐赠给贵大

    “陈祖武先生将其学术研究中积累珍藏的近万册珍贵书籍悉数捐赠给母校贵州大学并建成特别珍藏馆感恩书屋,不仅展现了陈老先生的高尚人格、谦逊品德,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感恩美德。感恩书屋的落成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学术传承、文脉传承,更是一种家国情怀、赤子之心、人格精神。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说道。

    1022日上午,贵州大学在西校区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感恩书屋揭牌仪式。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创会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荣誉院长张新民介绍说:陈祖武先生一生爱书如命,与书为伴,是一个认真读书、认真做学问、淡泊名利的学者。他勤学勤勉、严谨治学,对史学史、学术史、思想史、文献学皆有所研究,以朴实谦逊的学风备受赞誉。陈祖武先生对贵州和贵州大学怀有深厚的情谊,常怀念母校、感恩师长,因此决定把毕生所藏的图书无条件地捐赠给贵州大学,并为此起名感恩书屋

    陈祖武先生、张新民、蒙爱军、苏桦、李建军、骆长江、漆思共同为感恩书屋揭牌。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蒙爱军在讲话中用感动、仰望、弘扬三词表达对陈祖武先生捐赠毕生藏书的感谢之情。他表示,陈老先生一生著书立论、治学严谨,积极为乡邦和母校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将一生积累的图书捐赠回母校,回馈故土,不仅传承了感恩的人文思想精神,也激励年轻学者投身文科振兴和学校发展。感恩书屋不仅代表了陈老先生的情怀,也表达了贵大师生的感激之情。    

    骆长江副书记向陈祖武先生颁发贵州大学校庆宣传大使聘书。漆思副校长向陈祖武先生颁发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名誉院长聘书。

    陈祖武先生讲话。他表示,母校培养了他,他十分感恩母校,对母校与恩师也十分怀念,希望通过捐赠藏书万册,帮助年轻学者严谨治学、明德笃志。同时,希望继续发挥余热为母校的人才培养多作贡献,与青年学者们进行沟通交流,期待大家凝聚思想合力,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陈祖武先生皓首穷经,一生都积极投身于教育、学术以及文化传承事业,他的一腔热忱和无尽的热爱将激励着更多的年轻教师和广大学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感恩书屋的建成及其所蕴含的感恩精神和文化感召力,一定会为贵州大学高质量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注入更大的发展动力,凝聚更大的思想合力。

    仪式结束后,校友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颖代表校友总会向陈祖武先生赠送纪念品。

 

学术的引领者——举行多场学术座谈及学术传习班讲座

    返校期间,陈祖武先生在西校区图书馆与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省图书馆、《孔学堂》杂志社、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校内外专家举行座谈。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贵州大学图书馆、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交流。陈祖武先生在图书馆提笔留言:“以文化人 慎终如始;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在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陈祖武先生举行多场学术交流与报告会,主讲贵州大学文科讲坛“为学与为道:治学方法与人生经验漫谈”,举办文科讲坛“清代学术的历史定位”传习班、“中国学案史”传习班学术讲座等,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院长杨军昌等师生参加报告会。


图文:贵州大学校友总会 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