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举办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阳明学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因疫情原因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暨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刘荣茂副教授参加并进行论文评议。
工作坊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傅锡洪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谢湜教授与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胜教授分别致开幕词。谢湜院长首先介绍了博雅学院的历史发展,并对与会的青年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陈立胜教授回忆了50年前后国内学界对王阳明看法的巨大转变,预祝工作坊开展顺利。

同济大学陈畅教授提交《格物与礼法:论阳明学的礼学转向》一文,探讨刘宗周、黄宗羲对阳明学发展出气学和经史之学两个方向的内在理路,提出阳明学在明清之际有一礼学转向的重要论断。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史张锦枝教授提交《论阳明思想中的知物问题》一文,研究王阳明思想中“物”的问题。南昌大学哲学系张新国教授提交《追寻实践智慧——王阳明“良知”论的精神旨趣》,从德性伦理学的角度对王阳明“良知”概念进行新的诠释。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傅锡洪副教授提交《一体与同构:王阳明“良知即天道”解义》一文,对阳明“良知即天道”的论断进行辨析,彰显了良知的绝对义和存在论基础。
东南大学张星教授提交《接引助成自觉——王阳明指点良知本体的互动实践》,专题考察王阳明接引弟子的典型案例,从此独特的视角展示阳明学致良知工夫的实践特点。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亮教授提交《“圣人必可学而至”:阳明心学《论语》诠释中的立志工夫论》一文,探讨王阳明在《论语》诠释中的立志工夫。上海财经大学哲学系王格教授提交《统治与教育: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政教张力》,分析黄宗羲对《明夷待访录》中对教化与政治关系的制度安排,进而发掘其深刻的现实价值。杭州师范大学申绪璐教授提交《佐藤一斋《论语》、《孟子》“栏外书”的心学诠释与思想》一文,梳理日本江户时代著名学者佐藤一斋在其注解孔孟中体现的心学思想。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刘荣茂副教授参与点评陈畅教授的论文,认为陈文提出刘宗周师徒中的气论与经史之学具有同构关系,并在一个新的理论基础上连接良知与知识。他高度认同从阳明学的角度来定位刘宗周和黄宗羲的思想,认为这对蕺山学派研究提供一个很有启发的观点。
2022年是王阳明诞辰550周年,举办阳明学研究工作坊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纪念活动。参加此次论坛的多为在国内研究阳明学的青年学者,提交的论文是他们在此领域的最新成果。大家切磋论学,收获良多。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