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阳明学研究4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暨《王阳明行踪遗迹》出版首发式举行

发布时间: 2022-05-22 浏览次数: 335

    2022521日,由贵州省儒学研究会、贵州大学东方思想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江苏弘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的“贵州阳明学研究4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暨《王阳明行踪遗迹》出版首发式”在贵州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研讨会暨首发式现场

    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创会会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史学会副会长、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院长黄诚教授,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贵阳市文通书局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舒奇峰先生,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师范大学王进教授,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修文县阳明文献研究中心理事长杨德俊研究员,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院长赵平略教授,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勘集团董事长胡正森先生,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青城投贵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忠先生,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阳明儒学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北辰先生,以及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学院、贵州省委党校、《贵州日报》、黔中书院、贵州播雅书院、修文县政协、福泉市泉锦广告公司、中青城投贵州(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宋芳中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媒体代表40余人参会。

张新民教授致辞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他强调指出,今天的阳明学研究要注意作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诠释工作,如何“接着讲”“接着做”阳明学、让阳明学在新时代重获时代脉动,是当下阳明学界的重要课题。《王阳明行踪遗迹》一书内容详实、考证有力、旁征博引、观点创新,是杨德俊研究员数十年如一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阳明学研究心路历程的具体彰显,更是阳明学学术界的一大标志性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院长赵平略教授、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德俊研究员,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王胜军教授、邓国元教授,中青城投贵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忠先生、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马国君教授、张明副教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李发耀研究员、贵州财经大学邓立副教授、贵州省委党校苟爽教授、贵阳学院黄江玲女士、贵州师范大学王进教授等围绕“贵州阳明学研究40年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进行了学术研讨。各位专家就贵州阳明学发展阶段、贵州阳明学特质、阳明学如何研究、阳明精神如何弘扬、良知救国救世、全国视域阳明研究、阳明精神与企业治理、阳明心学与共产党人心学、阳明学如何向百姓推广普及、阳明遗址遗迹修复、阳明文化遗产保护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广泛探讨,为贵州阳明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杨德俊(右一)《王阳明行踪遗迹》赠书现场

    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德俊研究员就《王阳明行踪遗迹》一书的收集、整理和出版过程作了详细介绍。杨德俊研究员介绍道,在搜集、阅读了上千本有关王阳明的书、走了几万里阳明行迹之后,凭着良知一步步完成了这部43万字、380幅图片的《王阳明行踪遗迹》书稿,书中的部分观点对当今阳明学界的一些学术观点提出了商榷。他告诫青年后学,做学问不仅要读万卷书、而且还要行万里路,只有在知行合一中才能进一步做出可靠的、令人信服的学问。杨德俊研究员被誉为“阳明学的守护人”,数十年坚守在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修文县遗址,发掘古迹、抢救文物、搜集资料、重走阳明路等,对贵州阳明学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阳明行踪遗迹》 

    《王阳明行踪遗迹》一书由贵州省儒学会副会长、《龙场阳明文库》总主编、贵州修文阳明文献研究中心理事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暨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特聘兼职研究员杨德俊收集、整理、编辑,贵州大学出版社202110月出版。首发式上,杨德俊研究员向贵州省儒学研究会、贵州师范大学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贵州大学东方思想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勘集团、贵州宁波企业商会等社会各界代表进行了签名赠书。

 

图文: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黄书 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